各街、鎮,區直各相關部門,產業園區管委會: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雙臺子區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雙臺子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9月15日
雙臺子區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區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盤錦市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雙臺子區地質災害現狀,特制定本方案。
一、雙臺子區地質災害概況
(一)雙臺子區地質災害現狀與特征
我區地質災害主要類型為咸水入侵、砂土液化和地下水不合理開采形成的大面積降落漏斗,三種災害的特征是隱蔽性強,不易被人們發現和重視。2016年我區未發生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發生時段、類型及威脅對象
雙臺子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干冷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6—8月)氣溫高且集中降雨,雨量繁多。這種氣候特點決定了我區地質災害易發時段一般為6月到9月的汛期。由于汛期內土壤含水量增大,導致砂土液化極易被誘發。在砂土液化區內,地震、人工振動(如車輛高速行駛、樁機的振動施工及其它高能振動)、汛期高水位的湍流和過量抽取地下水,都會產生砂土液化,引起地面的不均勻沉降,導致地面開裂、建筑物傾斜、道路塌方、河堤管涌等災害后果。因此,在我區應特別注意加強對砂土液化災害的監測與防治。
二、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
重點預防區為:盤海營高速公路、秦沈鐵路、溝海鐵路兩側。遼河、小柳河、一統河、太平河防潮堤兩側。在防汛期間,重型車輛在這些地段要減速行駛。這些地段的周圍要避免進行震動施工,防止因高能震動引發的砂土液化對公路造成破壞。同時,汛期內必須對穩定性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監測,發現有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由于我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工程經濟活動逐漸增多,重要的建設工程和地下空間的開發,都可能引發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因此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此類工程項目的監督管理。
三、2017年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分工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責任
區國土分局與住建局、水利總站、運管所、鐵路部門、旅游局以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密切合作,共同對本地區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巡查、檢查,切實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線、風景名勝旅游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對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做好預測、預警和預報;加強工程經濟活動的監督管理,對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工程,督促建設施工單位采取預防和治理措施,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 、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財產安全。
(二)編制和落實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我區在總結上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上,編制《雙臺子區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落實《雙臺子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對本轄區內地質災害危險點和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排查,劃定本年度地質災害重點防御區,對重點防護區域和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提出具體防范措施,作好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的準備,將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責任人。
(三)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
汛期是突發地質災害的高發期,雙臺子區國土分局及相關部門要堅持值班制度,做到責任到人、值班到位,保證24小時不間斷通訊聯絡。一旦出現災情,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防災救災工作,同時按災情速報制度向上級報告。
2.堅持“三查”制度
必須建立“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對本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汛前進行全面排查,了解基本情況,對潛在危害要提出防治措施;汛期對重點地區、危險地區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重點檢查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在汛后進行核查,了解防治措施完成情況及新發生地質災害的情況和數量,造成損失的情況等。
3.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制度
為及時處置突發性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雙臺子區國土分局要落實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制度。
(1)地質災害應急指揮辦公室成員及值班電話
雙臺子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主 任:秦 凱
副主任:張德才
成 員:梁曉慧、付斌華
值班電話:0427-3102915、0427-3102121
(2)地質災害應急處理和報告
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在接到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報告后,按照《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快速處置程序》(國土資廳發[2005]88號)和《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和月報制度的通知》(遼國土資辦發[2006]56號)規定,迅速將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上報市國土資源局。
(3)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做到汛期前組織技術力量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檢查,汛期中開展巡查和應急調查,汛期后復查與總結相結合,準確掌握區內地質災害的動態情況,主動避災抗災,各地應急指揮機構應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在汛期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與應急處置工作中的作用。
(四)重要地質災害隱患的警示及治理
對于經勘查查證確需治理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要落實治理資金,實施有效的治理。對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要由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治理責任;對人為因素引發的,要按照“誰引發,誰負責”原則,依法告知并敦促責任人及時治理。同時,各地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加強防范,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避免給當地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任何損失。
(五)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在認真總結上一年度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基礎數據的采集分析,改進地質災害預警產品質量。提高對人為誘發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監控力度,使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的全面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
(六)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工作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主管部門要做好本轄區群測群防工作部署,發揮基層國土所的作用,落實鄉(鎮)國土資源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評估、巡查、預案、宣傳和人員五個到位), 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高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員的防災能力,使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真正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七)落實經費,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政府要切實保障地質災害防治經費,使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搶險和險點應急工程治理正常進行,尤其搞好重要災害危險點監測標志和警示標志的制作和安裝。在安排年度防汛經費時,要明確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具體經費數額,或從地方財政中另行安排一定經費,嚴格做到??顚S?,并接受上級主管部門檢查監督。
(八)控制源頭,依法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城市建設及建設用地,特別是小城鎮建設和其它工程建設,包括招商引資工程項目,在選址時不能倉促上馬,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由工程建設引起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立即通知有關建設監督單位,及時進行治理。對危害性較大、工程治理不合算的危險點,要限期險區居民搬遷;屬異變、臨界級險區居民,汛期應異地居住避讓,力求發生災害時無人員傷亡。地質災害易發區必須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以免建在地質災害隱患區,成為新的隱患點。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成果中提出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同時檢查評估工作質量。對于不執行配套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三同時”制度的單位或個人,要發出整改通知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將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
今年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世界地球日”、“土地日”、“世界水日”等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知識的宣傳活動。增強應急能力,減少地質災害特別是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實現人與自然地質環境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