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臺子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第一個特點就是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這一主線,緊緊抓住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能力建設這一突出重點,從保證基層接得住、接得好、接的群眾放心上下真功夫,完成三個體系建設。以點帶面,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工作目標。
一是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近三年,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步入快車道,通過中央、省市投資和區政府自籌等方式投入1500萬元,新建統一衛生院、1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遼河、紅旗省級數字化接種門診,統一、陸家集中接種門診;擴建陸家衛生院,遷建遼河和紅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改、擴建14家村衛生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現政府主辦,一體化管理,回歸公益性。經過建設逐步形成以“兩院兩中心”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網底的“4+N”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今年,區政府先后投資1000余萬元為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添和更新醫療、檢驗等設備,繼去年兩家衛生院與市中心醫院開通“三大遠程會診中心”基礎上,今年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開通了“三大遠程會診中心”。近期,還將陸續開通“超聲遠程診查中心”項目。
二是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中醫醫療、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國醫堂建設快速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在已開展10項中醫適宜技術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中醫推拿、按摩、理療、養生等服務項目,拓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范圍,服務對象從疾病人群擴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服務半徑擴大到社區、農村和家庭,形成以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基礎,各類中醫診所為補充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三是加快醫療衛生健康新興服務業體系建設。
在醫養結合新興服務業態建設方面,我區通過“一個社區,建立一個一體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方式,無縫對接行政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把醫療和養老做到有機的深度融合,使醫療、護理、保健、中醫養生、理療、健康服務為一體的居家養老成為現實。通過統一衛生院在區社會福利院建成全市首家醫療護理站,向福利院養員提供“醫療-康復-護理-養老-健康-休閑”為一體的全方位特色服務,解決老人家屬的后顧之憂。7月份,市衛計委把護理站作為“盤錦市醫養結合試點單位”。
在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新服務業態建設方面,名洋美容女子養生館設有美容科室,養生科室,理療科室,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皮秒,遠紅外線生命光波治療儀,M22,BIO養生儀,水氧等設備,增加最貼近群眾、群眾最需要的服務項目。
二、第二個特點就是做實區域醫療聯合體,讓醫聯體真正地動起來、活起來,這是保證基層首診、實現分級診療有序開展的關鍵所在。
充分利用區域醫療資源優勢,與市中醫醫院達成區域中醫藥醫聯體合作協議,完成中醫特色綜合性醫聯體核心設計。區衛計局成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辦公室,制定了醫聯體章程、協議、規章制度,明確醫聯體成員單位功能定位,確定雙向轉診流程。逐步打造出以1個二級或三級醫院為核心,4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兩院兩中心)為樞紐,14個標準化村衛生室、N個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1+4+N”的“差異化、一體化、共贏式”區域醫聯體服務體系。作為醫聯體核心醫院的市中醫醫院在高級人才幫扶上給我區大力支持,派出中醫科室主任定期到統一衛生院坐診,2名中醫主任醫師到遼河中心坐診,1名副主任醫師到陸家衛生院坐診,臨床醫師到紅旗中心坐診,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從長遠看通過傳、幫、帶也可以提升基層人員的診療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活力和動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