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的出臺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完善和處理水平偏低等因素制約,大量農村污水未處理到位就經溝渠直接或間接排入河道,造成農村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影響農產品的無公害生長。
二、《方案》的工作目標
2018年目標為完成5個行政村的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2019年確保正常運行并實現達標排放。
項目建成后可使農村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排放標準為一級B標準。
三、《方案》的主要內容
2018年擬在5個行政村開展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將居戶便廁排水以化糞池收集進行初步厭氧處理、洗漱和餐飲排水經隔油井攔截油污后與化糞池排水統一收集匯入污水主管線,主管線一定間距設檢查井,污水經自壓流淌到設備區均質提升池,緩沖均質后污水經機泵自動提升至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設備根據盤錦地質氣候特點采用MBBR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后污水排入村周邊渠,用于灌溉或外排自然環境。設計出水水質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該污水處理模式主要優點為出水水質較好,整個處理過程不產生污泥,在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平的同時,可杜絕二次污染,可有效保障試點村生態環境質量。
四、《方案》的組織保障
(一)組織領導,落實責任體制。成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區環保局負責爭取資金,區住建局負責工程招投標、質量、工程進度,各鎮政府負責工程具體實施工作。
(二)嚴把質量關,確保工程高效優質。處理設備和管材及附屬材料必須出具制造公司的營業執照、產品質量合格證、質檢報告等。實行監理制度,保障工程質量。
(三)多方參與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提前做好村民的溝通協調工作,避免出現窩工、阻工現象,發現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施工單位、相關部門、鎮政府及村委會要共同派專人負責工程質量、進度及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通報工作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