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補脾益氣好處多 三類人最需少食
8日是正月十五,又到了“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的時候。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補養人體正氣,起滋補御寒的作用,因此適合在寒氣重的春天食用。吃湯圓和元宵對脾胃氣虛、常常盜汗的人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元宵雖好但食用也需有講究,哪些人不適合吃元宵。
濕熱痰火偏盛者少吃
湯圓是糯米做的,而糯米性溫,黏性大,不易消化。凡濕熱痰火偏盛者,表現為咳嗽、發熱、腹脹、便秘等,應當避免食用。
“三高患者”少吃
元宵外皮黏性大,餡兒高糖、高熱量,有的還含有高油脂,不容易消化,因此不宜多吃。在烹飪手法上,不少人喜歡香脆可口的炸元宵,但經過高溫油炸后,元宵油脂含量更高,更難以消化。因此,專家提醒,“三高”人群等應該盡量少吃。
腸胃不好少吃
元宵和湯圓的外皮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好消化,所以容易反酸、燒心、腸胃動力不加、急性腸胃炎者也要少吃。另外,這類食物如果冷卻還會更加難以消化,所以應該趁熱吃,吃元宵后還應減少主食的攝入。
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屬于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元宵缺乏營養素,除了熱量和糖外并沒有太多其它營養。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除了缺乏營養外,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不能當做正餐吃
除了早餐不適合吃元宵外,最好也別把元宵當正餐,上午早飯后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也就足夠了。在吃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它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否則如前面所說,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吃過元宵后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避免高熱量湯圓
無論是甜是咸,其油脂含量都很高,吃多了容易發胖,還會影響人體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市面上常見的黑芝麻湯圓能量表中,100克的能量值為1200—1500千焦,以常見的重20克湯圓算,那一顆湯圓的能量就是240千焦—300千焦,六個元宵(或湯圓)約相當于一碗(2兩)熟米飯的熱量。應該盡量避免選擇這類高熱量湯圓。
選擇小湯圓
湯圓除了餡兒中含有不少糖分之外,包裹餡兒的白糯米粉也含有大量淀粉物質。由于內餡多寡不同,大小不同,其產生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同等條件下,個兒大的湯圓中含有的熱量肯定比個兒小的湯圓高一些。為了避免攝入的熱量過剩,養生專家建議,在湯圓的選擇上,還是選擇個兒小的湯圓好些。
不吃油炸元宵
元宵屬于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餡料里還含有油脂,油炸會使元宵熱量更高。因此,為減少熱量,食用元宵應避免用油炸的方式,同時多攝取一些高纖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