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加快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按照《盤錦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要求,結合雙臺子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盤錦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要求,立足雙臺子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精準建設治理設施,鞏固提升治理成效,大力推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走出一條與鄉村生態振興相適應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鎮街主體責任,加大區、鎮兩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護,推動第三方治理。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引導農民以適當繳費或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設施建設與運維。
(二)應治盡治,建管并重。對于符合開展污水治理條件的村莊,必須應治盡治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模式,確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和處理。建立“街鎮屬地管理,第三方日常運營維護”的模式和長效管理機制,鎮、村、第三方運營單位分工負責,行業部門按職責監管。
(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結合農戶用水習慣、農田灌溉回用、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景觀建設等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三、總體目標
2021年底,保障已建成任家村、光正臺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出水水質達標,推動統一村污水處理設施完成竣工驗收;2022年,實現3個村污水處理設施委托第三方專業單位負責運營管理,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和達標排放;2023年,通過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農村氧化塘等多元化方式實現雙臺子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0%以上。
四、重點任務
(一)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的原則。根據《盤錦市雙臺子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21-2025),根據村莊不同的區域區位、地質地勢、受納水體等基礎條件,充分考慮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狀況、環境功能區劃和農村人口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科學合理的對全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二)因村制宜,經濟實用。鼓勵鎮街加強管網建設,將靠近鎮街村莊的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有能力的村可自主建設小污設施;其他離鎮街較遠的村加強農村氧化塘等治理體系建設。做到農村居民生活污水應納盡納、應集進集、應治盡治、實現有效處理。
(三)多措并舉,再生利用。一是進一步推動戶廁改造,能改盡該,統籌考慮改廁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將各戶的戶廁出水及其它生活污水引入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符合要求后進行資源化利用;二是對集中收集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回用。三是將生活雜排水有效收集,經預處理、小型人工濕地等生態化處理,尾水回用于庭院綠化、景觀及農田灌溉等。
(四)強化考核,長效管理。建立以各鎮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責任主體、村組織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實施主體的治理體系,按照“街鎮屬地管理,第三方日常運營維護”的模式,委托第三方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運營。制定《雙臺子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方案》、《雙臺子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考核方案》。建立長效運營機制,切實加強監管。建立聯動機制和資金籌措機制,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穩步推進。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組織領導機構,明確主管領導、主管部門、責任部門,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建立聯動機制,區、鎮(街道)、村(社區),相關部門協助推動工作開展。
(二)資金保障
區政府應根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籌措落實資金,建立“政府扶持、群眾自籌、社會參與”的資金籌措機制,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引導和支持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積極向上爭取補助資金;創新融資方式,鼓勵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三)積極爭取政策扶持
區政府統籌管理,提高審批和建設效率,完成農村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項目包裝程序,在爭取上級資金的前提下,做好本級財政資金配套建設,實現治理投入。
(四)政策宣傳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宣傳,提高群眾生態文明理念,營造全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激發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積極出臺引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相關政策。統籌規劃編制、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力度,注重實效。
文件解讀:《盤錦市雙臺子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雙臺子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雙區政辦發〔2021〕27號文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