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文明城市(區)測評結果公布 雙臺子區位居全省其他城區類第二名
日前,遼寧省精神文明辦通報了2021年全省文明城市(區)測評結果,盤錦市雙臺子區位列2021年度全省文明城區測評其他城區類第二名。
2021年以來,雙臺子區秉持“為民惠民靠民”的創建理念,不斷將創建重心從“面子”向“里子”拓展傾斜,始終把文明城市建設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繡花”功夫塑造現代化北方水城的“高顏值”,有效提升了雙臺子區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綜合競爭力。
堅持高位統籌 建立健全常態長效機制
始終把壓實領導責任作為創城常態化管理的核心措施,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聚焦難點重點,多次帶隊調研,現場辦公、落實責任。召開全區創城工作動員大會,依據新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印制《實測和檔案資料責任清單》《實測口袋書》《創城明白卡》等材料,明確創建標準,細化任務分工,全面部署創建工作。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方案》,緊盯體制機制、工作運行、壓實責任、堅持標準、監督檢查“五個常態化”,以清單化、標準化、網格化、智慧化方式狠抓落實。完善“區級領導每月到街鎮、區直單位每兩周進社區”的常態機制。高標準完成文明城市國檢、省檢工作,針對測評反饋的問題及網格管理等方面內容,進行多次座談、調研,有力推動200余處問題落實整改。強化實地督查指導,構建“以測促創”考評機制,堅持“日查月巡季會商”常態化督查制度,形成“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指標,限時必達標”責任體系。全年通過區決策調度系統發布任務2510處;開展市區協同聯動督查工作,自查問題1281處,整改率達99.14%。圓滿完成檔案資料整理報送工作。每月下發重點工作提示單,建立“三色表”通報制度,全年向市創城辦提交檔案資料623項,其中正式文件12個、說明報告53個、統計表格8個、圖片550張。
堅持問題導向 實現城市功能品質升級
始終把為民惠民靠民作為創城常態化管理的核心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攻堅整治。在市容市貌上,重點圍繞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五大場所及周邊,深入整治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突出問題,集中開展清理占道經營、清除非法小廣告、規范市場秩序、整治空中線纜等行動。在文明交通上,推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示范崗,組織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志愿者協助做好交通秩序管理;開展三輪車違規運營、私占停車位等聯合整治行動。在城鄉環境上,實施鐵西小區一期、二期等老舊小區改造及雨污管網改造工程;完成天河路、東風街等維護改造11.2公里,路邊石刷漆5萬平方米;維修新建檢查井、雨水井600座;維修護欄151處、太陽能垃圾箱211處;完成綠化總面積17.6萬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園3個,高標準提升小微濕地6個;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搭建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美麗。
堅持以德潤城 實現市民文明知行統一
始終把提升市民文明素養作為創城常態化管理的核心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落實《盤錦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積極開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市民文明行為提升行動。在遼河路、城北廣場等處設置了核心價值觀綠植景觀小品。抓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礎工程,積極開展“好人導師進校園”系列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文明城市創建引領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全區榮獲“市文明單位”稱號的26個、“市文明村鎮”3個、“市文明家庭”9戶、“市文明校園”4所。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了助學幫困、走訪慰問退役軍人家庭等志愿服務活動,48戶家庭受益;依托5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開展各類活動800余次。厚植道德沃土,發揮榜樣力量,入選“全省1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精品活動項目”3個,郭鳳霞被評為省最美志愿者、市道德模范,雙河社區被評為省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新府社區、遼河左岸社區被評為市優秀志愿服務社區等等,在全區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一點一滴的文明積淀,才能壘起文明社會的大廈。雙臺子區將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創建水平,使“創城”理念深入人心,讓全區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的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