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萬里風正勁 砥礪奮進譜華章——雙臺子區2021年經濟發展紀實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遠景目標的新起點。雙臺子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全市“一帶雙創”“一軸五城”城市發展格局和雙臺子區現代化北方水城的發展目標,聚焦“六個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五大產業功能區”建設,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2021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內資、固定資產投資四項指標實現雙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1.6%、12.7%、14.4%和24.6%;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降幅逐步收窄,達到-3.9%和-1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5.9億元。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 發展后勁再增強
共完成簽約注冊項目36個,同比增長140%。其中工業項目32個,服務業項目4個;億元以上項目5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完成協議投資額45.07億元、同比增長63.77%,引進內聯資金24.95億元、同比增長7.68%。
堅持“一盤棋”推進,全員招商格局進一步形成。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先垂范、高位推動,積極“請進來”“走出去”,構筑形成了“區級領導帶頭招商、專業招商隊伍專業招商、小分隊精準招商、屬地企業以商招商”的大招商格局。他們帶隊招商、接待客商、洽談項目、推進項目,全年累計會見項目58個,有效推動撫順東科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生產項目僅用40天時間實現簽約,世界500強企業思愛普(SAP)雙碳創新中心項目僅用50天時間實現簽約,長春三友聚雙環戊二烯新材料研發生產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全年區級領導帶隊以及各招商隊伍累計“走出去”招商33次、232天、拜訪項目91個,鵬翔新材料鋰電池特殊化學品、上海欣海生物電子化學材料等5個項目通過以商招商實現落地。
聚焦“產業鏈”完善,工業項目基礎進一步夯實。立足全區工業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聚焦建鏈補鏈強鏈延鏈的工作要求,密切關注并積極引進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領域企業,總投資5億元的蘇州奧普拓抗病毒造影劑系列產品研發生產等32個工業項目實現簽約注冊,其中新材料項目6個、新醫藥項目11個、新能源項目1個。實施融合華錦戰略,繪制華錦下游產品鏈條圖、路線譜,遼河綜研化學高端精細化學品生產、遼寧北方石化市場有限公司盤錦石化產品交易平臺合作等補鏈項目成功簽約。積極謀劃中試項目輸出轉化,大連化物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展運行得到省市委領導高度認可,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示范基地成功揭牌,百噸級生物質呋喃二甲酸中試項目正在全速建設,天然脂肪醇、萘二甲酸等4個中試項目實現簽約,福斯曼航天航空用陶瓷新材料、孚信陽光光信息存儲材料等項目正在積極對接推進,不斷開創項目落地新路徑。
圍繞“集群式”發展,項目集聚活力進一步釋放。全力推進數字產業基地建設,思愛普(SAP)雙碳創新中心項目成功落地,力爭為全省乃至東北“雙碳”工作作出示范、提供樣板。成功引進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填補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空白。頤高科技創業園獲評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孵化基地、博景創業大廈等五大特色樓宇新增入駐企業120家。突出以展招商、以展引企,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品籌備舉辦盤錦網上年貨節、第四屆盤錦中外商品博覽會等大型展會10場,實現成交額2.3億元,不斷放大展會效應、展示全區形象面貌,推動雙招雙引。搶抓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機遇,大力推進康復輔具產業街區建設,盤錦優能福祉養老有限公司、昊德健康器材(盤錦)有限公司、盤錦潤澤惠醫療器械銷售有限公司、遼寧合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落戶街區,喜憂特思(遼寧)科技有限公司、遼寧中正鑫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落戶園區。
堅持多元化并舉,項目引進渠道進一步拓寬。不斷強化活動招商,積極邀請有實力、有意向的企業參加省市組織的主題招商活動,累計參與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7次大型招商活動,實現省長會見項目3個,市長會見項目20個,31個項目在招商活動中實現簽約。前往浙江寧波、紹興、杭州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學習先進經驗,開拓招引思路,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時,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不斷探索創新了“云”招商、以商招商、園區招商、產業招商等方式,建立了“重點在談項目庫”“儲備項目庫”動態清單,其中重點在談項目20個、重點儲備項目30個,靶向招商、深入對接,招商精準性、落地率不斷提高。
提升專業化水平,招商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不斷創新和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雙臺子區“招商引資攻堅年”工作實施方案》《雙臺子區招商引資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方案文件,進一步建立完善了項目信息捕捉機制、項目洽談推進機制、項目進展調度機制、項目落地服務機制等工作制度,有效提升了項目引進效率。招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發改招商小分隊、民政招商小分隊、商務招商小分隊的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突破,北京萊柯倍耳環保藥劑研發和生產、上海戴諾新材料碳酸泉設備生產等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項目成功引進、落實落地。
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發展基石再筑牢
高質量項目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堅定踐行“唯有大項目才能改變雙臺子區經濟發展現狀”的發展理念,全年推進重點項目200個,總投資447.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5億元,同比增長24.6%。總投資11億元的三力中科MMA、總投資10.8億元的遼寧錦連LPG產業鏈一體化,兩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實現開工,開發區西擴區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競爭力增加;總投資8.1億元的京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成功實現并網發電,固體廢物生態循環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總投資5億元的雙臺城文旅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昆侖云禧中高端住宅項目主體竣工,現代商貿集聚區服務業全面提檔升級。
頭部企業本地配套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圍繞華錦集團的產成品,園區內三力中科、撫順東科在精細化工產業不斷壯大、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中實現了協同發展、互惠共贏;北方華錦石化產品交易中心平臺效應逐步放大,目前入駐企業近150家,全年入住平臺交易額82億元,稅收1263萬元,輻射東北的石化產品交易集散地初步形成;區屬國有企業與華錦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階段性進展,酒店經營、成品油貿易、工程建筑等多領域合作持續深化。圍繞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固廢垃圾循環利用,有關生物制肥、固廢制磚、廢舊塑料綜合利用等在談項目都在積極推進。圍繞中國化學工程第九建設有限公司的建筑產業,有關區域化工項目建筑市場合作、零工市場盤活等項目都在深入對接。
中試示范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盤錦產研院整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過程控制所、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團隊的科創資源,完善公共配套改造升級,打造專業化、公共性的高端精細化學品中試基地。2021年11月,“遼寧省精細化工(中試)示范基地”成功掛牌,真正意義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產學研“無縫對接”。三力中科MMA項目實現開工,正在全力以赴趕進度,爭分奪秒搶工期。孵化基地整體運營精準高效,多個高附加值項目實現就地轉化,格林凱默、研峰、鑫義源錦等新材料項目計劃今年上半年陸續投產達效。中試已成為雙臺子區支撐引領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主要引擎。
新舊動能轉換進入提檔加速期。北京格林凱默等新醫藥產業化項目即將投產,青島三力等新材料進口替代項目實現開工,撫順東科新能源高端領域項目、淄博魯華鴻錦聚異戊二烯和COC/COP項目推進順利。存量企業不斷實現技改擴能,發展能級與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霍錦碳素投資3.4億元新建煅燒焦生產線項目完成了擴建擴產,科萊恩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240噸馬來酸酐催化劑生產線項目實現了提質增效。中醫醫院投資2.4億元建設新院區項目做到了提檔升級,與德國SAP(思愛普)合作的綠色低碳研究中心注冊成立,將區域碳排放場景應用進行數字化賦能,打造數字化的碳匯交易平臺,成為雙臺子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名片。新舊動能的轉換,實現產業升級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型轉換,實體經濟顯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態勢。
“社會事業”變“特色產業”邁出堅實步伐。遼河盤錦雙臺子流域綜合開發利用項目PPP項目是遼河旅游由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價值的典型案例。基于遼河濕地公園和遼河碑林公園完善的基礎設施,充分發揮“遼河濕地+”文旅活動品牌效應,體現遼河旅游的可經營性。養老從五保戶福利保障到福利院遷至新址接收社會養員,從吃飽穿暖到康養醫療整合,盤錦雙臺子區福利養老院于素玲的金字招牌越做越大,成為養老模式探索與輸出樣本。《關于加快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成功出臺,總結了“1+N+X”養老體系、“社區+街區+園區”的產業體系,變養老事業為產業的經濟活力正在逐步釋放。
閑置資源盤活發揮新的發展潛能。盤活原水榭春城14.3萬平方米閑置樓宇建設的遼河康養中心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建成后將成為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綜合康養基地。盤活原新街北側堤下商網改造的遼河康養輔具文化街區·博物館全面試營業。盤活園區2025制造園,招引2家專業公司入駐,成為遼寧首家康復輔具制造園區。盤活原財政局辦公樓打造的盤錦頤高科技創業園獲評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盤活原廣廈時代城地塊建設的雙臺城項目全面提質增速,已實現主體竣工。全區閑置資源資產的短板不斷轉變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板。
項目包裝儲備及資金爭取卓有成效。全年包裝儲備重點項目132個。按照行業劃分:工業項目54個,總投資69.3億元;服務業及地產項目57個,總投資178.6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總投資18.8億元。這些高質量的儲備項目為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凝聚了堅實的后續支撐。在此基礎上,各部門吃透國家、省市相關政策,積極精準爭取上級資金,包裝中央預算內、省專項等各類資金項目130個,成功爭取到位項目58個、金額超12億元,有效緩解了財政運行壓力。
營商環境呈現新活力 發展環境再優化
打造標準化體系,建設政務服務“新高地”。以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為導向,推進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流程再造與系統重構,加快“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梳理出全區“6+1”類政務服務事項805項,全程網辦比率100%,最多跑一次比例100%,一體化平臺辦理事項覆蓋率為100%,即辦比率63.35%;承諾事項295項,容缺受理183項,容缺比率為62.03%;平均辦理時間壓縮比例93.19%;工程建設項目實現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審批時限由87個工作日壓縮至最長60個工作日(特殊工程除外);推出78項“一件事”集成服務套餐;全面完成56家“全域政務服務驛站”建設試點工作。同時,在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創新設立“辦不成事”窗口,推出指引辦、幫著辦、延時辦、預約辦、即時辦、上門辦、承諾辦、兜底辦“八辦”特色服務,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解決“疑難雜癥”。
打造公平寬松市場秩序,法治環境展現“新面貌”。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柔性執法、大數據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通過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信用獎懲等機制,推動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既提高監管效能,又減少企業干擾。同時,加強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對涉及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進行再梳理,持續放寬名稱和經營范圍行業表述的限制,開展水電氣暖行業專項整治,重視企業、群眾訴求辦理,切實加強各類市場主體權益保護。
打造“減負升級”模式,惠企政策落實邁出“新步伐”。疫情發生以來,一些行業受到沖擊,企業經營面臨諸多困難。組織了“招商引資攻堅月主題季”項目集中簽約暨“政銀企”合作簽約儀式,累計吸引簽約入駐項目10個、銀企合作項目6個。大力開展最多跑一次、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春雨潤苗、銀稅互動、12366熱線全國納稅人滿意度調查等工作,線上線下主動向全區納稅人繳費人宣傳稅收優惠政策。多次舉辦線下、域外及網絡招聘會,恢復普惠制技能培訓,為全區中小微企業職工提供線上培訓,全方位降低企業負擔。堅持不斷建立健全項目常態化包保服務機制,深入推進“三落實”專項行動和“招商引資攻堅年、項目建設突破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全區31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對100個重點項目進行包扶,著力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手續辦理、資金周轉、工人招錄、安全環保等困難,真正將“協調服務到位、發展條件優化、敢打項目建設硬仗”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