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雙臺子區統籌城鄉發展空間,立足功能互補、深度融合,全面拓展開發區“南擴東拓”等五大發展空間,打造宜居城區、公園城區、人文城區、智慧城區,加快提升城區品質,釋放農村發展潛力和動能,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實現突破。今天起,“雙臺子微”開設“聚焦城鄉融合高質量”專欄,敬請關注。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雙臺子區搶抓農時,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讓“糧田”變“良田”,為今年秋季豐產豐收做準備。
搶抓時機 因地制宜
日前,筆者在雙臺子區統一鎮統一村看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建設者們正在進行道路鋪設、渠道襯砌等施工,在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前提下,緊抓工程進度,預計今年4月份竣工投入使用,助力農民快速投入春耕生產。
“目前主要做的工程有渠道襯砌,沙石路、管罐和矩形槽,還有一些橋涵工程正在施工。預計在5月初上水之前能夠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盤錦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監理王聰說。
農田質量是糧食安全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雙臺子區耕地土壤肥力質量較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田間大部分為土路、土渠。土路因常年缺乏維修、維護,坑洼不平,導致交通不便;土渠因缺乏治理,渠底淤積,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影響機械耕地和秋季收割,降低了生產效益。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口的增長,人多地少、耕地逐年減少的趨勢不可逆轉,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受耕地資源約束的矛盾日益加劇,建設高標準農田成為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應時之舉。
為加快區域農業產業化進程,確保完成中央和省確定的農田建設任務,雙臺子區結合實際立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51萬畝,不斷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夯實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協同發力 量質并重
在雙臺子區統一鎮統一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筆者了解到,項目通過新建和完善橋、涵、倒虹吸等田間各類配套建筑工程,實施引水支渠襯砌工程,使項目區配套建設達到澇能排、旱能灌、漬能除的高標準,有效解決了輸配水過程中存在的“跑、冒、漏、滲”等問題,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使項目區農田成為高產穩產的生產基地,讓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它的實施能夠保證土地集中連片,路網相通,土質優良,能夠適合于農業大規模機械化、科學化生產,能夠保證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能夠大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盤錦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武強說。
據了解,雙臺子區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把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統籌推進,蓄積現代農業優勢,著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培肥地力,實現田、土、水、路、林、電綜合配套,穩步提高水土資源利用率和耕地產出率;加強統籌安排、分工協作,明確部門職責、建立和完善部門協調機制,促進信息共享,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堅持因地制宜、抓住關鍵,選擇重點建設區域,根據不同區域自然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利用狀況和現有農田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采取相應工程建設措施,推動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統籌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建設相結合、相統一,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積極調動人民群眾愿意參與、主動參與熱情,充分尊重項目區農民群眾意愿,主動讓農民參與項目規劃、建設和運行全過程,助力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嚴格資金和項目管理,提高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項持之以恒、有序推進的民生工程。據了解,2021年雙臺子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第二批)位于雙盛街道宋家村及統一鎮統一村、東地村、良種場社區境內,項目區總建設規模1.51萬畝,其中雙盛街道宋家村規劃建設0.48萬畝,統一鎮規劃建設1.03萬畝,均為水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2265萬元,涵蓋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工程及田間道路工程,以“節約集約、統一規劃、統籌資金、整村推進、集中建設”為原則,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有效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改善項目區農田灌溉和交通條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
目前,雙臺子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第二批)正在有序推進之中。今年4月底前將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項目(第二批)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總產值105萬元。項目將最大限度地改善耕地水平,實現“田成方、地成條、澇能排、旱能灌”的目標,為糧食增產、百姓增收提供堅實保障,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