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兜底保障“兜”起百姓暖暖的幸福感
多年來,雙臺子區以“保民生、保穩定”為主要任務,不斷創新救助模式、加大救助力度、提升救助水平,逐步建立起以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供養及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為主的覆蓋城鄉多元化社會救助體系,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讓社會救助工作落實落細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全面加強法律法規業務培訓。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與各街鎮“大課堂”與下派干部“小課堂”相結合,堅持低保工作人員精準培訓與口袋書、微信群等知識普及相結合。

針對社區(村)基層工作壓力大、事務性工作多、學習時間零散的特點,推行“必修課+選修課”的模式,圍繞當前的重點工作把應該掌握的知識梳理出來、流程規范起來,讓工作先開展;同時,圍繞相關領域搞拓展、梳源頭,讓更多的基層干部逐步建立起完備的理論體系。近年來累計培訓1000余人次,社會救助不斷精準、科學、有效。
讓民生事業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嚴格壓實街(鎮)受理、入戶調查、公示、民政確認、資金發放等環節,始終做到公開、公正、公平,陽光操作。統籌協調各街(鎮)主動深入到低保申請人家中,通過實際查看、親自詢問、鄰里調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申請人生活狀況,從而提高調查核實質量,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杜絕任何形式的人情保、關系保。近年來,雙臺子區調查核實入戶率達到100%,累計確認低保1069戶1652人,充分體現了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主動及時公開社會救助政策、確認過程和結果,讓群眾更加直觀地了解確認管理機關的工作過程,在正向宣傳社會救助工作中把握主動權。在街(鎮)、社區(村)設立舉報信箱,公開民政、街(鎮)、社區(村)三級舉報電話。目前,全區33個社區、18個村都設置了長期固定的舉報箱、公示欄,同時區政府網站也進行長期公示,并及時更新。普遍建立低保三級工作檔案,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實現了標準化、格式化、信息化、網絡化。目前,低保動態信息的電子檔案錄入率達100%,準確率100%。
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實現精準化救助。對突發狀況需要立即救助的,街(鎮)采取先行墊付,保障當事人得到及時救助。對家庭特殊困難的,實行一次審批,分段救助。臨時救助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不為申請人設置任何前置條件,保證申請人最多跑一次。建立了臨時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員作用,了解社情民意、百姓訴求,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救助。
讓高質量保障在各個環節高效運行
抓實社會救助專項治理。按照國家、省、市相關工作要求,扎實推進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及時出臺相關低保救助工作方案、實施細則等文件。開展“走進困難家庭 傾情解憂暖心”專項行動,實施困難群眾大排查工作,宣傳解釋政策,綜合分析研判;建立及時主動發現機制,將“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建立了困難群眾精準救助信息臺賬,逐戶落實相關政策,暢通社會救助渠道;設立社會救助基金,在街鎮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確保臨時救助的時效性。

推進信息系統使用。根據關于建立和完善盤錦市社會救助管理信息系統的通知要求,及時梳理原始檔案,準確錄入系統,在全市率先完成系統錄入工作,準確率100%。時刻注意系統預警信息,對發現死亡、學生升學和畢業、達到或退出分類救助等問題隨時處理,消除疑點信息,保障信息系統的日常規范化運行。
主動化解信訪案件。指派專職人員負責信訪工作,按照規范的接訪流程辦理登記、報告、處理、反饋等工作,做到件件有回聲,事事有著落。堅持信訪值班制度,工作日每天有人接待群眾來訪、來電及咨詢工作。對合理訴求從速從快解決,對不合理訴求耐心、細心解釋各項政策,將矛盾消化在基層。
嚴格績效考核。探索對各街鎮“社會救助審核審批百分制考核辦法”,將社會救助申請受理、入戶核查、初審評議、審核確認、公開公示、動態管理、檔案填寫、信訪處理各項工作流程細化為100分,并將考核結果上報區委區政府,有效保障救助工作的順利實施。
雙臺子區低保工作通過規范社會救助審核確認管理、落實各項救助政策等,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化解了社會矛盾,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贏得了群眾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