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底色 助力雙臺子區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雙臺子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筑牢生態保護屏障,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土污染治理持續加強……2019年,雙臺子區通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命名,成為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的典型。
堅持生態立區 扛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功夫,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堅持將中央、省、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實行區級領導包保制度,持續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建立健全了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強化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完善資源保護與利用機制、創新環境質量和保護體系等,全區上下統一思想,鐵腕整治,重拳出擊,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推動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改善全區生態環境質量。
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科學治氣、精準治氣,著力精準解決突出大氣環境問題,抓好能源結構調整、揚塵管控、散煤治理、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和秸稈焚燒管控等工作,強化集中供熱、工業爐窯、建筑工地等重點工業源污染治理監管,建設完成開發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平臺,實現對重點企業VOCs及惡臭氣體自動實時監控全覆蓋,淘汰建成區燃煤小鍋爐,盤錦雙臺子熱力有限公司全面建成運行,實現高效集中供暖。夯實應急減排措施,修訂了《雙臺子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出臺了《盤錦市雙臺子區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建立了嚴格秸稈焚燒防控長效機制,實施全覆蓋監管。
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工業、城市生活、農業“三源齊控”,將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改善居民生存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聘請河流管家編制《雙臺子區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雙臺子區河流斷面和重點排口綜合整治方案》《雙臺子區河流斷面考核問責方案》,定期對河流水質進行巡查監測,及時掌握斷面水質變化。高標準完成開發區污水管網改造工作,光正臺村、統一村、任家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實現社會化運營。成功建立“河長+警長”多元共治機制,雙繞河、一統河、太平河、小柳河4條河流考核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推進凈土保衛戰。完成49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基礎信息采集工作,開展2個地塊變更“一住兩公”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7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配合市生態環境局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調查、采樣監測分析工作,全區農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實現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監管和安全利用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加強涉危險廢物企業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處置工作實施全面監管,確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100%。創建“無廢細胞”單元102個,實現全區無廢機關全覆蓋。
堅持問題導向 環境問題一抓到底
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解決一大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人居生活品質得到有效提升。創新“生態環境監管清單化”工作模式,受到省生態環境廳領導高度認可,并在全省交流推廣。織密環境監管鐵網,積極推動“雙隨機”執法,持續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強化日常信訪案件辦理,建立信訪案件日動態及信訪案件處理工作流程,辦結滿意率達100%。實施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依托盤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率,積極開展農村改廁和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生活污水初步實現收集和處理,實施村屯亮化綠化,農村道路黑色路面全覆蓋,農村環境整治優勢逐步得到釋放。
堅持全民共建 努力形成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良好風尚
大力培育生態理念,深入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格局。著力培育大眾生態理念,開展生態環保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等活動,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六五環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題宣傳及環保知識“四進四送”“送法入企業”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公眾生態文明意識。
雙臺子區將繼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建治并舉創建優美生態環境,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讓雙臺子的生態“底色”更濃,“顏值”更高,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