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使命不怠 ——雙臺子區用責任與擔當生動詮釋良好的政治生態“IP”
政治生態是一個地方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風清才能氣正,氣正才能心齊,心齊才能事成。良好的政治生態關乎黨心、民心,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秉承初心,雙臺子區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面對“汛情、疫情”兩場大考,雙重沖擊和挑戰,雙臺子區廣大黨員干部身先士卒、眾志成城,以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黨性修養、為政之德書寫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合格答卷,用責任與擔當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雙臺子區良好的政治生態“IP”。
防汛救災刻不容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今年入汛以來,受連續強降雨和上游泄洪的雙重影響,河流水位猛漲,防汛形勢嚴峻緊急。為切實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雙臺子區迅速啟動防汛工作應急預案,防汛工作領導小組立即組織召開防汛工作會議,早部署、早動手、早落實。
8月1日,繞陽河左岸曙四聯段一處堤壩發生潰口,雙臺子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當天晚上,雙臺子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奔赴S102省道雙臺子區陸家鎮段防汛一線,現場調度人員、機械、車輛,指揮、帶領黨員干部與現場抗洪搶險人員一起取運土方、鋪蓋塑料布、壓實沙袋……并開啟“24小時連軸轉”防汛筑壩工作模式,確保防汛有力、搶險有效、救災有序,共同筑起防汛“安全堤”,砌牢責任“保衛墻”。
前方堤防,后方保障。面對汛情,雙臺子區各級各部門、各街鎮凝聚起強大合力,迅速安排部署落實應對措施,緊急召集搶險預備人員,調集各類工程車、運輸車和編織袋、塑料布等物資投入防汛作業現場,強化物資儲備等各方面應急聯動,確保物資“跟得上”,道路“通得了”,防汛“有力量”。經過多方共同晝夜奮戰,潰口于8月6日成功合龍,取得了防汛工作的階段性勝利。
面對洪水侵襲后的破壞,雙臺子區的黨員干部們絲毫沒有停歇,又迅速地吹響了“爭分奪秒重建家園”的沖鋒號。根據陸家鎮新農村七水井子屯洪水破壞情況,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駐扎退水排澇一線,實地檢查臨時排水和路涵過水情況,科學制定排水方案,多方協調,最大限度地架設臨時排水泵,極大地提高了排水效率。
隨后,立即制定啟動災后恢復重建方案,自9月8日起,災后重建施工隊全面進場開始了七水井子屯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房屋修繕重建指揮部里每天都有區級領導包保值守,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實際問題,24小時接續坐鎮指揮和現場監督施工進程,不怕苦、不怕累,把群眾的冷暖需求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截至目前,七水井子屯因災受損房屋修繕重建工作按計劃已全部完成,按照“應返盡返”原則,轉移群眾已成功返家。
疫情防控從容應對,群眾安危高于一切
近日,雙臺子區經歷了短期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戰“疫”制勝的訣竅就是——快!這次疫情發生后,雙臺子區第一時間啟動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預判目標人群,精準劃定臨時管控區域,以連續多天的高質量靜態區域核酸檢測“車輪戰”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排查風險、消除隱患。
雙臺子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立了7個由區級領導掛帥,相關部門、街鎮分管負責同志協同配合的疫情應急處置工作專班。按照專班的職責任務,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動起來”“走下去”,扛起責任勇于擔當,不畏風險堅守崗位,化身“大白”、穿上“紅馬甲”穿梭忙碌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生活必需保障的各條戰線上。
黨員干部們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紛紛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或穿上防護服協助醫護人員掃碼登記、核對信息,不畏風險入戶“掃樓”,有序組織居民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或披上志愿“紅戰袍”,徹夜不眠流調溯源核查,在冷風中不舍晝夜地堅守點位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再或者身披制服駐守崗位,確保保供、急救、檢查的車輛有序通過,順利抵達指定點位,讓臨時管控區域的人民群眾天天有新鮮的菜、肉可吃,治病就醫有保障……在這場防疫戰役里,面對工作的復雜多變,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盡己所能,不畏難、不退縮,接受任務不講代價,執行任務不打折扣,用拼搏奉獻奏響抗疫之歌!
眾志成城,守望相助。雙臺子在全區干部群眾上下同心、艱苦奮戰的努力下,用8天的“靜下來”換來了全區的“動起來”,疫情防控形勢趨于平穩,取得了這場疫情防控殲滅戰階段性成效。
特殊時期,特殊使命。面對兩場大考,雙臺子區廣大黨員干部淬火鍛煉,初心不改,勇擔使命,充分發揚了攻堅克難的斗爭精神,考出了氣勢,考出了成效,展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踐行了馬上就辦的干事作風,凝聚了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用責任與擔當共同擦亮了雙臺子區獨特的政治生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