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為引領 社區治理從“獨唱”成“合唱”——記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南遷社區
一直以來,南遷社區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通過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持續發揮溝通居民、服務居民的橋梁紐帶作用,沿著強化基層治理、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路徑,探索并構建了群眾性自治組織創新型體系。
黨建引領,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提質增效。堅持以“黨建+文化活動”為抓手,樹立“黨建引領、文化聚力”工作理念,厘清工作思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不斷深化“悅活南遷”特色品牌,組織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引導居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區正能量。打造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匯集民生、治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開放互動式黨群服務模式。聯合“大黨委”成員單位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使基層群眾自治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駐共建,系牢黨群干群紐帶。突出問題導向,切實把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做精、做細、做實,凝聚合力,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和發展水平。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充分發揮“黨史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邀請社區遼寧省最美“五老”獲得者趙哲兵為中小學生、黨員群眾講黨課、講紅色故事,帶領孩子學習國學經典,傳承雷鋒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遷社區還充分發揮“三社聯動”作用,在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心手相牽、情暖夕陽”“關愛老年人暖心送餐”等扶老助老活動。聯合駐街單位、社會組織與居民一同煮湯圓、包餃子、包粽子,為轄區高齡、獨居老人免費送餐,將為人民服務的熱心轉化為實際行動。
真心為民,用心用情解民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依托網格化管理優化轄區社會治理,構建“黨建+網格+服務”工作體系,將黨員、干部、網格員、樓棟長、信息員“網”入格中,實施“你說我想社區辦”工程,采取“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延長“社區代辦服務鏈”。疫情防控期間,由社區網格員、黨員、居民志愿者組成的單元聯防小分隊活躍在轄區的各個角落,小喇叭宣傳防疫政策,志愿者上門送生活必需品。成立了由黨員干部、退休老黨員、志愿者、樓棟長、婦女代表等組成的“居民評理說事點”,為居民排憂解難,化解矛盾糾紛,已成功調解鄰里糾紛120件。
愛心傳遞,凝心聚力暖人心。以志愿服務為發力點,聯合“遼寧好人·助人為樂好人”郭鳳霞愛心團隊和光點社會服務中心先后組建了8支志愿服務隊,為轄區和社區提供志愿服務。團隊到轄區盤錦火車站開展“搭把手”活動,為出行旅客測溫、查驗健康碼、搬運行李;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忙碌的“紅馬甲”則是盤錦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大黨委單位盤錦市骨科醫院一直提供免費120車轉運集中隔離人員,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一切都將社區治理由“獨唱”轉變成了“合唱”,大大增強了社區工作者、居民、企業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