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召開十屆三次專題議政性 常委會(擴大)會議
12月27日下午,區政協召開十屆三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擴大)會議。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曉秋,區委常委、副區長王茜出席會議并講話。區政協副主席鄭利、高艷艷,黨組成員張君,秘書長呂秀忱出席會議。會議由鄭利主持。

會議傳達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著重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開展專題協商議政。會上,楊守華、賈志強等8位常委、委員圍繞主題分別就“關于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關于精準施策 多措并舉 推動充分就業”“關于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等方面現場進行了議政建言,7位委員以書面的形式進行了交流發言,充分發揮了政協政治協商、建言資政優勢。









會議指出,此次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是區政協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各專委會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和委員們的議政發言反映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為加快民生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資源,充分體現了政協關注民生、履職為民的作用。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助力保障改善民生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一是要深刻認識到,民生為中國共產黨執政之根基。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組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樹牢群眾觀念,增強為民意識,在關注和改善民生中充分發揮政協作用,夯實黨的執政根基。二是要深刻認識到,民生為社會發展之根本?;鶎诱f要準確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針,準確了解群眾的愿望訴求,把關注民生作為履行職能、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助力黨委、政府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三是要深刻認識到,民生為政協履職之根脈。政協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政協履職為民的工作理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助力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民生問題履職盡責,為發展民生事業資政建言,為增進民生福祉發聲出力。
會議強調,要發揮獨特優勢,高質量推動民生改善。一是要充分利用政協提案關注民生。政協委員要充分利用政協提案關注民生事業,維護群眾利益,在民生提案的落實上下功夫,加大提案督辦力度,以擴大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的社會效應。二是要充分利用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民生。政協委員要深入基層,圍繞全區重點民生項目和教育、就業、醫療等民生問題,客觀全面地反映社情民意,使黨委政府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眾利益。三是要充分利用調研視察活動促進民生。要圍繞我區民生建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政策,開展好調研視察活動,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努力在造福民生、促進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四是要充分利用民主監督、 民主評議保障民生。要把政協的民主監督與紀檢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結合起來,把調查情況、反映問題與跟蹤督辦結合起來;加強特約監督員的隊伍建設,提高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組織化程度,促進問題的合理有效解決。五是要充分利用專題議政會助推民生。全委會議政、常委會會議政、專委會議政都要突出民生問題,選擇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民生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題議政,推動民生問題解決。
會議強調,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履職為民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提升能力強本領。要鼓勵和組織政協委員立足本職崗位,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鍛煉,研究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提升聯系群眾的能力,學會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通過調研、視察、提案、社情民意、民主評議等多種形式,著力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二是要強化機制促落實。要結合政協工作實際,通過完善調研視察制度、委員聯系群眾制度、社情民意反饋制度、提案征集辦理制度等,創新專題調研、視察、提案等工作機制,暢通政協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渠道;要積極探索社情民意處理新機制,形成一套上通下達的搜集、處理、反饋、回訪機制,改變政協聯系群眾“一頭熱”的局面。三是要轉變作風求實效。政協委員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作風,圍繞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以及被忽視的冷點和盲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實現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