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肉和愛吃素的人,哪個更健康?今天說清楚了!系列之二
2.增加癌癥風險
紅肉中的脂肪含量相對較高,長期過多食用容易誘發炎癥,刺激腸道病變。此外,加工類肉制品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在體內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增加胃癌、腸癌風險。
相關研究分析發現,每天畜肉攝入增加100g,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36%。
3.增加消化系統疾病
肉類所含的蛋白質雖然豐富,但是消化起來相對比較慢,脂肪的消化需要肝、膽、胰腺等的參與。因此食用過多肉類食物,會加重胃、肝、膽囊、胰腺的負擔,長此以往就容易增加相關疾病風險。
上述研究顯示,每天多吃30克禽肉,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和十二指腸炎、膽囊病的發病風險分別升高17%、12%、11%。
4.痛風、腎結石可能找上門
部分肉類嘌呤含量高,比如:沙丁魚、鵝肉、鴨腸等,并且動物性嘌呤比植物性嘌呤對人體影響更大,大量食用易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風、腎結石風險。
5.容易骨質疏松
哈佛大學營養學系有實驗證實: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越多,鈣質越容易排出體外。
實驗發現,每天攝入80g動物蛋白,會造成37mg的鈣流失;當攝入240g/天的蛋白質時,即使再補充1400mg鈣,最后總的鈣流失量也達到了100mg以上。也就是說,長期吃肉過多,可能增加骨質疏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