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達慶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社區醫療保障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目前,雙臺子區共有區屬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7家。其中民營醫院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鄉鎮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0家、村衛生室14家、門診部15家、個體診所98家。轄區醫療資源豐富、布局相對合理,基本上滿足了城鄉居民醫療、救治、預防、保健、康復等健康需求,已經初步形成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以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主線,覆蓋全區的 “1+4+N”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幾年來,全區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建設和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設施設備等,為分級診療制度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成功搭建了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以“兩院兩中心”為樞紐,以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網底的“1+4+N”區域醫聯體服務體系,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全面形成,2020年以來,盤錦市中醫醫院共派駐8名中級職稱以上專家到“兩院兩中心”開展專家坐診、臨床帶教、業務培訓、科室幫扶等工作,累計接診1500余人次。
2.醫療衛生環境不斷優化,民辦醫療機構能力迅速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站式審批,全流程服務,積極幫助民辦醫療機構紓難解困,公立、民辦醫療機構享受同等政策,生機勃勃、規范有序的醫療衛生營商環境全面形成。全力支持社會辦骨科、婦外、愛爾眼科醫院進一步做強、做大、做實。骨科醫院新院區項目建設加速推進,2022年投入1000余萬元在全市率先引進了智能手術機器人。安濟心理???/font>醫院擬于6月底前正式投入運營,填補了我區心理干預和精神衛生專科領域空白。全區醫療質量管理及醫療技術水平逐年提升。
3.加強國醫堂內涵建設,中醫藥服務不斷深化。“兩院兩中心”規范化建成4所省級標準化國醫堂。開展中醫藥“三名”(名醫、名科、名診療機構)和“三進”(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工程,建成區名中醫李曉靜和旅英歸國中醫孫剛2個“中醫工作室”,8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到社區、村。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系列活動,中醫藥法和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深入開展并普及。
4.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應對。區政府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納入《雙臺子區國民經濟和社會“十四五”發展規劃》,重點推進現代化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2019年以來,通過爭取國家、省專項,區本級配套資金600余萬元改造建設區疾控中心辦公用房、核酸檢測實驗室、疫苗冷庫、應急物資儲備庫、冷鏈運輸車輛等,硬件建設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20年以來,公開招聘微生物實驗室檢驗檢測、傳染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等衛生專業技術崗位25人,最大限度彌補了我區衛生健康領域專業人才不足的短板,為全區衛生應急工作提供了堅強的人力支撐。應急組織體系不斷完善。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求,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信息暢通、響應及時、反應快捷、運行規范、處置有效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體系和以區衛健局為行政主導、疾控中心為核心、衛生監督中心為保障、“兩院兩中心”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網底、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援體系,健全的公共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是我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勝利的關鍵。
5.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廣遠程會診中心,與三甲醫院和知名學科專家建立聯絡機制,利用遠程醫療平臺,實現醫療聯合體有關??平ㄔO的遠程會診,以實現疑難病例遠程會診、技術指導等功能。通過“引育結合”機制,厚植人才之基。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健全醫生、護士等執業人員培訓、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儲備建設,加大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隊伍建設,形成合理的公共衛生人才梯隊。建立培訓機制,做好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管理人才的培訓工作。
盤錦市雙臺子區衛生健康局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