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兆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新時期農村法治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雙臺子區司法局高度重視加強新時期農村法治建設,將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著力探索法治鄉村建設新路徑,積極開展精準普法,聚焦基層依法治理,持續強化法治文化建設,謀篇布局,勇毅前行,多措并舉,促進和保障新時期農村法治建設。
一、雙臺子區農村法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大法治培訓力度,培育“法治帶頭人”。為提高村干部法治素養,根據各村實際,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強村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培育了以村“兩委”班子成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等為重點的“法律明白人”67名。定期聘請律師到各村開展法律講座,通過相關案例詳細解讀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民法典及反腐倡廉的有關法律法規,有效提升了基層村兩委干部的法治素養。利用微信工作群,推送各類法律法規和法治微視頻等,教育引導廣大村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逐步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年初以來,開展律師送法進農村3次、以案釋法普法2次。
(二)開展普法宣傳,重點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結合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時間節點,重點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專題宣傳,著力提升村干部法治素養。在法律頒布實施日、紀念日、宣傳日、重大事件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把法治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式。各司法所紛紛利用“村民評理說事點”舉辦“法治講堂”,得到了群眾積極關注和響應。把法治宣傳從過去的說教式、灌輸式、被動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鳴、理性思考、自覺接受的形式轉化,讓群眾在悠閑娛樂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增強法治的滲透力。
(三)整合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力量,為村民提供優質公共法律服務。一是實現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覆蓋。目前,全區16個行政村,均建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公共法律服務室,并在此基礎上建設了“村民評理說事點”,為村民提供“一站式”優質公共法律服務。現16個“村民評理說事點”共有69名評理說事員,每天組織、引導群眾參與“評理說事”,每半個月召開一次“評理說事會”,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群眾的調解申請,轉變為主動召集群眾“評理說事”,疏導群眾心理,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合理規范信訪工作。二是積極發揮基層治理作用。各村均已實現網格化管理,按照“網絡+網格”模式,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同時,廣泛宣傳“慧評理”微信小程序,鼓勵村民通過“掌上系統”參與法律咨詢服務、矛盾糾紛排查、評理說事、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三是充分發揮專職人民調解員作用。各村從轄區內德高望重、具有威信的鄉賢、老黨員中選聘專職人民調解員,并帶領群眾積極參與“評理說事”,化解矛盾糾紛。其中,陸家鎮任家村、雙盛街道宋家村的2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分別獲得遼寧省司法廳授予的“2021年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員”稱號與司法部授予的“2020年度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四是推動駐村法律顧問參與法律服務工作。全區16個行政村配有9名駐村法律顧問,其中有3名律師與6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2023年1月—5月,全區9名駐村法律顧問,參與人民調解案件12件,化解成功12件,參與法治宣傳活動99次,解答法律咨詢55次,開展法律服務總時長212小時。
二、下步工作規劃
農村法治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區司法局將立足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全區法治宣傳、依法治理與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鄉村地區傾斜,集中力量打好雙臺子區農村法治建設工作攻堅戰,著力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質與法治觀念,為村民提供優質公共法律服務。
(一)充分整合農村資源,打造共同普法局面。
1.扎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結合重要時間節點,聘請知名律師進鄉村,以法治講座、知識問答、發放宣傳單等形式,開展專項法律法規宣傳活動。
2.積極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實現一村一法治文化陣地,不斷完善各村法治文化長廊和“法德一條街”等陣地建設,更新和添加習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與生活同行等法治元素。結合“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和憲法宣傳周等活動,邀請盤山縣新時代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走進農村,組織開展大型文藝匯演活動。組織各村黨(總支)支部書記到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陸家鎮任家村開展普法示范點現場觀摩會。
(二)落實普法主體責任,在法治實踐中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1.以“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為抓手,明確普法主體責任。細化農村普法對象,堅持普法宣傳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條塊責任與協助配合相結合、改革創新與普法實效相結合,加強全程普法和精準普法,著力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將各普法主體農村普法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以考核督促各部門分工配合,各司其職,常態化推進農村普法工作。
2.依托村法律顧問,調解員等專業力量,強化農村普法工作隊伍。每月定期提供法治宣傳服務,通過接受咨詢、法治講座、以案釋法、調解矛盾等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持續開展農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育工程,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供法律服務、指引法律援助、依法調處農村矛盾糾紛。
(三)進一步推動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融合,切實發揮法治基層平臺“親民近民”的作用。
1.繼續推動鄉村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促進鄉村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向著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方向建設,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精準化。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科技創新手段相互融合,推廣“慧評理”微信小程序,有效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著力加強城市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向農村輻射,協調駐村法律顧問積極履職,緩解農村法律服務專業力量不足的問題。
2.加強農村地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融合調解、信訪、法律咨詢、法律援助、駐村法律顧問參與等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打造鄉村地區“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繼續開展“司法大講堂”活動,為各村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業務培訓,講授人民調解、“評理說事”工作實務,提高村級人民調解員、“評理說事員”工作水平,提升“村民評理說事點”工作質量。指導各“村民評理說事點”充分發揮農村地區鄉賢、老黨員、老干部等社會熱心人士,群眾信服、貼近群眾的優勢,廣泛參與人民調解工作。針對農村地區信訪頻發的問題,加大指導各“村民評理說事點”參與信訪調解的力度,力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
3.將矛盾糾紛化解智慧平臺向農村地區延伸。按照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要求,區司法局會同區網格管理中心,充分運用盤錦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視頻系統,推動網格化管理與人民調解工作相融合,打通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線上調解平臺的連接,將線上調解工作延伸至各村,為村民提供現代化、信息化的調解手段。
4.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專項經費支持。區司法局將持續加大村“評理說事員”培訓指導力度,嚴格對其進行評議考核,并按照《人民調解法》的相關規定,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及時按標準發放人民調解補貼,以提高人民調解員開展工作的積極性。
盤錦市雙臺子區司法局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