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中文字幕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_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對區十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培養遼河碑林“小小講解員”的建議》(第44號)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3-11-14 瀏覽次數:105

于俊麗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培養遼河碑林小小講解員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雙臺子區是游服務供給集聚區,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等業態豐富,打造遼河濕地特色旅游集散地優勢明顯,潛力巨大。雙臺子區文旅局將持續實施五大產業功能區發展戰略堅持建設遼河濕地文旅引導區謀實招、用良計,突出“遼河+”“高鐵+”戰略布局,以遼河口國家公園建設為牽動,以遼河文化為載體,進一步推進“遼河+”旅游發展。

一、為弘揚盤錦地域文化,以傳承、弘揚、推廣中華書法藝術為宗旨,促進小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 讓孩子們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實踐

建議把“小小講解員”更名為“小小宣傳員”,因為碑刻的歷史內涵極其復雜,例如: 遼河碑林異地館藏的遼寧省博物館原存的古碑刻文物遼代著名佛學大師、大昊天寺妙行大師蕭志智的行狀碑清朝開國時期著名大學者、滿文創始人達海墓碑盛京鐘鼓樓碑清誥封光祿大夫阿什布碑清朝皇帝的御制碑等古碑刻文物碑文都極具古學嚴謹的古文化歷史,小學年齡段的青少年難以理解和記憶,但是,碑林其他展館還有反映不同時代的書法作品和不同朝代的文學作品、詩、詞、歌、賦、奇文、趣聯等孩子們能理解的文化內涵,再結合青少年課本互相輔助,增強青少年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逐漸成為優秀的碑林文化“小小宣傳員”。

遼河凝聚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推廣價值、宣傳價值,碑林的文化推動了我區文物保護及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附:選取碑林館藏三通古碑內容供大家欣賞

大昊天寺妙行大師行狀碑

    金代,此碑出于北京,后運至元帥林,藏遼寧省博物館。碑全高321厘米、額高85厘米,龜趺高52厘米,碑身高184、寬98厘米、厚23厘米。白質砂巖,額刻雙龍,碑身斷裂,下殘一角。碑陽額題篆書,“傳戒妙行大師和尚碑”,三行九字。碑文楷書,三十三行,滿行七十二字。首題“大昊天寺建寺功德主傳菩薩戒妙行大師行狀碑”,末題“大定二十年中秋第四代門孫講經比丘覺瓊等建”。碑陰額題篆書“故妙行大師和尚碑銘”,三行九字。碑文隸書,二十五行,滿行五十八字。首題“中都大昊天寺妙行大師碑銘并序”,末題“大□□□□□□中秋望日門曾孫覺提點前臨壇通辯大德賜紫沙門善濟立石”“玄孫講經沙門覺瓊同建立”款。碑文極好地摹仿了顏真卿的書法風格,可見當時崇尚唐代名跡的風氣。收入《遼寧省博物館藏碑志精粹》。目前(2006)字跡不清,碑座龜趺頭部損壞。


裝飾崇壽寺正殿佛圣并天王殿碑

清代,原在于沈陽北門外白塔小學,藏遼寧省博物館。高185.5厘米、寬82厘米、厚16.5厘米,紅色石質,長方板狀碑身,周圍刻番草花紋,末有順治年款。崇壽寺又名白塔寺,地處沈陽古城地載門外,今為白塔小學校址。據《沈陽縣志》記載,崇壽寺始建于唐初,具體年代不可考,明萬歷年間及清光灌年重修過。崇壽寺有正殿五楹,后角亭一座,東西禪房6楹,中殿3楹,鐘鼓樓各1楹,大門1楹。該寺山門后有一塔,即崇壽白塔,塔后為天王殿、大殿、后殿、兩側為禪房。此碑即崇壽白塔后的天王殿碑。從寺內白塔及后殿三尊佛像的造型風格可知崇壽寺為喇嘛教密宗,清代滿族統治者信仰喇嘛教不僅僅是受蒙古族文化的影響,更是為拉攏蒙古貴族、維護其統治的政治因素。目前(2006年)字跡不清,被鑿下。


盛京鐘樓碑

清代,原在沈陽城內鐘樓,藏遼寧省博物館。高205厘米、寬79、厚21.5厘米。砂巖質地。碑首身連體。碑首雙龍,正中篆書“碑記”二字,碑身兩側刻有番草花紋。碑身陰刻滿、蒙、漢三種文字,漢文“寬溫仁圣皇帝敕建”。碑座雕刻仰覆蓮紋。盛京鐘樓原在沈陽古城內的福盛門內大街,是隨著盛京古城的拓建而興建的。據《盛京通志》記載,盛京城的拓建共經歷了八年的時間,改明代“十”字為“井”字,東西南北各建兩門,共八門,建天壇、太廟、鐘樓、鼓樓、池闊十四丈五尺,周圍十里二百零四步。目前(2006年)碑腐蝕嚴重,部分字跡可識。

二、由于小學生年齡的原因,難以理解古碑刻歷史文化知識和辨別古碑文的字體和內涵,不具備當前講解碑刻、碑文內容和歷史朝代背景,所以更名為“小小宣傳員”更為貼切。

三、遼河碑林管理服務中心已將于俊麗代表的建議(第44號)提案納入近三年的工作計劃中。考慮聯系教育局、文旅局、學校等相關部門,以座談會、研討會形式科學統籌部署詳細實施方案。

 

 

盤錦市雙臺子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2023年8月3日

foot_img_01.png

主辦單位:雙臺子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地圖

網站標識碼:2111020001 ICP備案序號:遼ICP備06000634號-1 遼公網安備21110202000072號

聯系電話:0427-236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