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 溫暖“童”行 ——雙臺子區勝利街道社工站個案幫扶紀實
“有這么多好心人幫助,我覺得現在很幸福……”家住勝利街道11歲的監護缺失兒童心怡(化名)性格開朗了很多,逐漸學會了與人交往,對生活也充滿美好向往,變化挺大。她說,這些變化,都是因為社工姐姐和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今年以來,雙臺子區勝利街道社工站2個月、4期的個案社會工作,點亮了這個小姑娘的心燈,讓她在溫暖中前行。
勝利街道社工站成立于2023年,主要為轄區老年人、青少年、婦女兒童、殘障人士及其他民政服務對象服務。
2024年年初,勝利街道社工站康樂和孫佳興兩位社工,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這樣一戶低保家庭,11歲小心怡,父母不在身邊,和患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監護和父母關愛,在小心怡的身上,出現了不自信、不愿交往、學習成績不好等問題。兩位社工了解情況后,決定給小心怡開設“點亮心燈 溫暖童行”為主題的個案,進行幫扶。
1月11日,開展了個案的第一期。
兩名社工與勝利街道濱河社區溝通,帶領小心怡到濱河社區圖書館參觀、閱讀書籍。濱河社區的書法老師陶安永也愿意作為志愿者,教小心怡書法和畫畫。小心怡是第一次接觸到書法和國畫,非常感興趣,在陶安永老師的指導下很快就學會了握筆、下筆等基礎。小心怡表示想要常來,和陶安永老師相處得非常開心。
在回去的途中,小心怡講起同學之間的趣事,講到從來沒有出去玩過娛樂項目,非常羨慕。于是,兩名社工決定帶小心怡去坐雪地輪胎,在游戲過程中小心怡非常開心,笑聲傳遍整個湖面……通過第一次服務的開展,增強了社工對小心怡的了解,拉近了社工和小心怡的關系,讓小心怡感受到社工的關愛和陪伴,為以后更好的服務打下基礎。
1月21日,開展了個案的第二期。
社工帶領小心怡參加由共青團興隆臺區委、光點社工中心、北京同仁堂盤錦店組織的“我是小中醫”社會實踐活動。小心怡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走進同仁堂,通過眼觀、鼻嗅、手摸等方式識別中藥,親手稱藥、搗藥,制作香囊和藥丸,把脈……感受中醫藥蘊含的獨特魅力,讓中醫藥文化在心中萌芽,在團隊活動中感受樂趣,在親身體驗中找到成功的自信。
集體活動,需要共享工具和相互配合。活動中,小心怡在社工引導下,慢慢地嘗試著和身邊第一次見面的小朋友們交流和探討。“這個你用完了,給我用一下好嗎?”“我們兩個一組吧,我先給你把脈,一會兒你再給我把。”看到小心怡逐漸敞開心扉,兩位社工露出會心的微笑。
1月23日,開展了個案的第三期。
興隆臺區興隆街道樂園社區黨委書記孫瀟陽一家人和社工一起來到小心怡家中,為她帶來了衣服、食品等物資,讓小心怡感受社會的關愛。隨后,社工接來了兩位大學生志愿者幫助小心怡補習功課。
近日,開展了個案的第四期。
社工鏈接到大學生志愿者,和她們一起到小心怡家中進行入戶探訪,為小心怡帶來了很多愛心人士送的生活、學習物資,包括吃的、穿的,還有很多的學習用品,每一件小心怡都愛不釋手。奶奶看見小心怡這么開心,非常欣慰,眼含淚花握住社工孫佳興的手說:“多虧了你們呀,這孩子變化太大了,就更換了個人兒似的,謝謝你們!”
“個案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心怡只是其中的一個案例。”社工孫佳興說,在個案中,社工將針對服務對象的特殊情況和需要,了解個人內在的心理特性和問題,以激發個人潛能,協助其改變態度,調整其與外在環境的社會關系,并運用社會資源來改善或恢復其社會生活功能,以解決他們的問題,增強和發展個人或家庭的社會適應能力。勝利街道社工站將不懈努力,聯合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幫助更多群眾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