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消費綻放文旅新彩
雙臺子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著力打好文旅融合發展攻堅之戰,統籌文旅資源優勢,培育多產業融合新興業態,加大文創產品研發力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健全文體公共服務體系,打造文旅消費“目的地”,讓水城之美、文體之韻更好為全面振興新突破增光添彩。
打造文旅目的地 構建新場景

聚焦遼河碑林公園景區提升。錨定親子游樂,建設天誠·霍比特小鎮,打造高水準且具有地域特點的無動力游樂園。傳播書法藝術,積極對接市書法家協會,推進遼河書法院入駐工作。普及傳統文化,聯合湖濱小學、生態旅游公司舉辦青少年研學活動,領略書法文化的魅力。豐富非遺體驗,舉辦“蘆花致雅 團圓中秋”盤錦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遼河碑林公園活動,將中秋節慶與非遺相結合,助力遼河碑林多元化發展。
聚焦濕地公園豐富消費體驗。通過高質量舉辦各式文體旅活動點燃文旅消費新引擎,同時,結合秋冬旅游主題推出親子游、休閑游、文化游等特色線路,推動盤錦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聚焦鄉村旅游推進項目建設。培育福滿山莊、譽品中醫中草藥博物館等休閑農業項目建設,打造近郊休閑游、生態康養游、鄉村“微度假”目的地,圍繞休閑、研學、餐飲、住宿、垂釣、采摘等模塊,加快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文化旅游項目,創新構建鄉村文旅“慢生活”場景,實現沉浸式品牌體驗。
活用文化遺產 提振新消費

深度挖掘“八一香腸”“李氏繩編”等具有地域特色非遺資源,開展文化遺產消費季活動,依托雙臺城文旅綜合體,圍繞中秋、國慶等節日舉辦文藝演出、非遺展演、商品促銷活動,活躍節慶期間文化消費氛圍
加強文物保護,依托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對域內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梳理,提高研究闡釋、提煉轉化和展示傳播水平,強化域內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同時推進宣傳引導,依托文保單位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全面推動四普工作,筑好文化遺產蓄水池。
引導企業深挖遼河碑林、遼河書法院在書法創作、研學、展覽、交流等方面優勢,充分開發“碑林書法”系列文創產品,鼓勵非遺傳承人將傳統文化元素、手工技藝與現代科技、創意設計相結合,打造出蘊含地域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全面激發文創活力,成為文旅產業新亮點。
完善公共服務 賦能新文旅

構建全域旅游支撐體系,充分發揮雙臺子區地域優勢,積極推進“盤錦有禮”門店設置及盤錦城市旅游集散中心運營,著力構建遼河濕地特色旅游集散地。
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依托文化陣地,開展主題公益培訓、輔導、展覽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緊扣發展主旋律,舉辦詩歌朗誦會、文藝匯演等特色活動數十次。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三送”活動共48場,讓文化真正惠及民眾,深入民心,傳達民聲。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域內文體廣場、公園、農村文化廣場等休閑健身場地資源,向上爭取健身器材24套,積極做好器材維修維護工作。選拔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科學健身,引領健康生活。
雙臺子區將全力做好文體旅融合發展新文章,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創新性轉化,以昂揚之態,以奮勇之姿,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實的舉措,推動文旅產業振興發展、率先突破,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提供文旅支撐,為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作出新的文旅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