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全面起勢 鄉村振興成效斐然
今年,雙臺子區糧食播種面積4.855萬畝,糧食產量達到3萬噸;共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395.27萬元、稻谷生產者補貼426.71萬元。
今年,能繁母豬保有量穩定在700頭以上;生豬、肉雞等肉類產量達到2800噸;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4萬畝……
雙臺子區緊密圍繞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戰略規劃,從農業產業基礎筑牢、生產效率進階、農產品安全品質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到農村改革深化等多個維度,砥礪前行、真抓實干,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成效。
“我們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克服多輪強降雨困難,成功筑牢糧食生產根基。”據雙臺子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今年雙臺子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改造已達2萬畝;成功完成春、秋兩季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疫和“大清洗、大消毒”專項行動,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開展“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推進統防統治,有效控制重大病蟲危害。
“紅海灘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今年的大米品質實現了全面提升。據介紹,雙臺子區引導遼寧龍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盤錦會友繼剛米業有限公司整合土地4.2萬畝,有效提升了耕種效率,讓耕種更為規模化、集約化。實施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項目5410.8畝,項目區內畝均單產提升80公斤左右。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耕、防、收任務面積2000畝,新增培育家庭農場3家。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農戶購買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加強農機技術推廣,指導作業主體利用北斗導航輔助作業,使農業生產逐步走向智能化、現代化的新軌道。
同時,雙臺子區全面落實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制度,共開具合格證159份,帶證上市產品1884噸;完成1.8批次/千人農產品檢測任務,累計送樣105批次,完成農藥殘留快速檢測800批次;“瘦肉精”檢測1200批次,全部合格。經過不懈努力,“龍人壹號”品牌獲評遼寧省知名農產品品牌,“會友”品牌大米獲評2024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最受歡迎產品,為雙臺子區農產品發展打出響亮一槍。
“在常家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今年成功創建了‘菇之香’品牌,實現了香菇產品在線上銷售;在后腰村白羽肉雞養殖基地,今年出欄肉雞達到120萬羽,有效保障畜產品供給。”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統一村高端大米、河蟹精品禮盒訂制工廠建成投產;陸家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村寨對外營業;綠港現代農業園區35棟閑置大棚改建工程現已完成,實現了閑置日光大棚的整體盤活利用,成功與遼寧樂好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中醫中草藥博物館主體項目建設并對外營業,同時大棚的種植也將為附近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讓大棚從“閑置棚”真正變成“致富棚”。
“我們始終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與提升工作,著力構建常態化管理機制,持續凈化與深度整治鄉村環境;同時,積極爭取各類政策扶持,推進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高效利用,力求實現農村環境的全面優化與可持續發展。”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雙臺子區印發《雙臺子區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有效落實農村人居環境包保責任體系,明確職責分工,申報陸家鎮陸家村為2024年省級美麗宜居村。另外,完成2023年度農村人居環境以獎代補資金支持農村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爭取2024年度農村人居環境以獎代補資金300萬元;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宣傳教育,因地制宜開展秸稈肥料化、燃料化利用;強化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配套設施管理,完善糞污還田利用臺賬,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等等。
“完成農村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8119戶,建立全區農村宅基地數據庫;在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中共完成52個點位外業調查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充分摸清了土壤質量。”據介紹,今年以來,各村在遼寧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成交數量40宗,掛牌金額273.85萬元,成交金額275.41萬元,溢價率0.57%,有效規范了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
雙臺子區將扎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重點工作,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戰略后院,為實現雙臺子區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