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童”行 體驗非遺文化魅力
今年我們迎來了首個“非遺版”中國春節(jié),各地獨具特色的非遺體驗也越來越火爆,日前,雙盛街道常家文化產業(yè)園開展“研”途“童”行研學游活動吸引了15位小朋友一起走進常家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聯盟示范基地,一同感受獨出心裁的風箏制作、泥塑“泥叫虎”制作技藝,體驗非遺文化魅力。
活動中,老師從風箏的發(fā)展歷程、造型、地域分布、紋樣、種類以及風箏的制作過程等方面,以信息圖片、示意圖和文字的形式讓孩子們對非遺風箏的認知具象化,感受傳統風箏工藝的獨特美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裁剪、固定、穿孔、穿線、縫合、打結……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開始制作手工風箏。不一會兒,一只只活靈活現、五彩斑斕的紙鳶躍然而出。
在短暫的休息時光里,老師帶領小朋友們踏入非遺木板雕刻套色年畫的奇妙世界。孩子們親自動手,感受刻刀在木板上游走的獨特觸感,體驗顏料層層疊加暈染出絢麗色彩的驚喜。每張小臉上都洋溢著專注與興奮,在傳統技藝中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意印記。
課程中體驗的泥塑“泥叫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全國獨具形、色、聲、動的民間藝術品。孩子們拿著做好的白色泥塑,拉起虎頭,捏起虎尾,前后按壓,泥叫虎便發(fā)出“咕咕咕咕”的聲音。在驚喜的同時,老師展開了詳細的講解。
原來,泥叫虎是由頭胸部與后尾部為兩部分組成,使用羊皮制作腰部進行軟連接。虎頭部裝有蘆葦哨子,將頭部與尾部擠壓后會發(fā)出響聲,因此稱之為“叫虎”。再觀察泥叫虎的樣子,表情大膽夸張,如果用顏色艷麗的染料畫出圖案,憨態(tài)可掬的泥叫虎又會透露出威風凜凜的氣質。
老師教給大家基本的構圖方法以及顏色搭配后,鼓勵小朋友們大膽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原有基礎上繪制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泥叫虎。
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天馬行空,有的加入更多對稱線條與圖案,講究古典美畫面的對稱美;有的在它的花紋中加入“福”字,讓神獸福氣滿滿;還有的將全身顏色更換成深色系,繪制成威風凜凜的神獸虎……作品有所創(chuàng)新,制作過程更是具有童趣,對孩子們想象力的啟發(fā)與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有著極大的幫助。
非遺文化是我們的瑰寶,它讓歷史的傳承沉淀與東方之美理念相融合。常家文化產業(yè)園將持續(xù)深挖產業(yè)園資源,精心設計更具深度與創(chuàng)意的非遺研學課程,不僅聚焦傳統技藝傳承,還會融入前沿科技體驗,讓大家全方位感受文化魅力,增加對非遺文化的關注,并致敬手造匠人的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向前的奮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