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街鎮優”促“全域興”——雙臺子區各街鎮蓬勃發展之民生篇
2024年,各街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錨定現代化北方水城建設目標,堅定不移抓主業、扛主責、當主角,全力拼經濟、抓建設、惠民生、守底線,扎實推動全區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民生保障“底色”越來越濃、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成色”越來越足。雙臺子區各街鎮深耕細作基層治理,生活環境經歷了顯著蛻變,公共服務質量實現了大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
統一鎮
統一鎮踐行為民初心,多措并舉,全心全意答好“民生”答卷。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擦亮鄉村底色。鎮政府自行管理全鎮的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精減保潔員,提高勞動報酬,并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合理謀劃布局,分配工作任務,建立保潔員管理和考核各項規章制度。鞏固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設立垃圾清運點47處,配備小型垃圾轉運三輪車35輛,做到保潔全覆蓋、衛生無死角,不斷提升村容村貌,持續推進鄉村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在農村環境第二次檢查時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績。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升鄉村振興“硬實力”。積極爭取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為民生“加碼”、為生活“添溫”、為幸福“提速”。全年共計維修破損黑色路面5公里,對域內15條無名道路進行命名,全力守護了村民的“腳下”安全,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環境。對光正臺村便民小廣場等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對良種場社區自來水管網進行升級;實施全鎮綠化工程;實施農田灌區改造項目,持續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耕”基,完成2萬畝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工程,實現高標準農田全域化,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讓“糧田”真正變“良田”。

聚焦“一老一小”,繪就“朝夕美好”。以“一老一小”為重點,整合社會多方力量,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質效,不斷完善農村“一老一小”服務體系。鏈接雙臺子區10余家愛心社會“師資”,在光正臺村探索建立針對“農忙”而設立的公益性“學堂”——“春苗學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村級婦女兒童之家、小候鳥圖書角,組織志愿者照顧農忙時無人照看的孩子。積極引入盤錦市中心醫院、盤錦市人民醫院等專家團隊深入各村開展義診,為全鎮行動不便老人送健康、送服務,真正實現健康服務“零距離”。
鐵東街道
鐵東街道不斷拓展服務群眾載體和形式,為群眾幸福生活持續“升溫加碼”。

聚焦基層治理,辦理民生實事。街道黨工委牽頭,高家村民委員會具體實施,于2024年5月完成了為搪瓷廠家屬樓全部18戶居民出具《歷史遺留不動產證確認書》工作,并解決樓房年久失修等安全隱患問題,18戶居民為街道送去寫有“排憂解難辦實事,服務居民暖人心”的錦旗和一封感謝信。主動協調市三獻服務宣講團隊,對轄區內的困難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進行深入細致的摸底調查,最后選出五保戶、困境兒童等50戶因病、因殘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慰問品,讓他們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

堅持精準發力,破解群眾難題。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要求,承上啟下搭建“街道—社區”分級政務服務聯動體系,以一個政務服務中心帶動轄區內4個社區(村)便民服務中心同步開展“綜合窗口”改革工作,提升了辦事處政務服務大廳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同時,依托12345熱線平臺等渠道功能,精準發力破解群眾難題。

治理累積頑疾,建設美麗鄉村。高家村轄區兩條油漆路,路面破損坑洼不平,居民出行不便,雖經幾次修補,并沒有根本解決出行難問題。街道了解情況后,協調有關部門爭取資金修路,于2024年7月份將2.357公里的黑色油漆路面修復完成,轄區企業、商戶及居民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