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紅”映照最美“夕陽紅”
在雙臺子區,“尊老愛老”并非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多年來,雙臺子區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致力于構建完善的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與和諧的社會環境,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一股溫暖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涌動——越來越多的志愿服務團隊踴躍投身其中,用那一抹鮮艷的“志愿紅”,為“夕陽紅”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走進雙臺子區的各個街道鎮、社區村,關愛老年人已然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每天清晨,社區活動中心便熱鬧起來,志愿者們早早來到這里,為老人們準備豐富多彩的活動。書法繪畫班中,志愿者耐心地協助老人握筆、調色,老人們在宣紙與畫布上盡情揮灑才情;養生講座課上,志愿者細心記錄老人的疑問,與專家溝通解答,幫助老掌握健康知識。
在眾多年輕志愿者幫助下,老年志愿者也不斷涌現,他們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基礎上,實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在勝利街道濱河社區,退休工人陶安永在社區及志愿者幫助下,創立了書畫室,免費教孩子們繪畫、書法,還積極參與社區各種活動,以書畫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成為遠近有名的老年志愿者。還有建設街道東風社區的老黨員、志愿者付玉民,他以社區為家,風里來雨里去人一心撲在社區黨的建設工作上,為社區做了大量卓有成就的工作。付玉民曾在全省“四最”評選中,獲得“最美志愿者”稱號。這樣的典型還有很多。
雙臺子區的志愿服務團隊很多,其中光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志愿者團隊尤為引人注目。他們長年立足雙臺子區,依托社工師、心理咨詢師、健康營養師等專業技能,志愿服務困難家庭“一老一小”,開創出“三張特殊的卡片”“老年婚紗照”“覓知音”“門廊里的歌聲”等服務品牌,從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給予物資支持、體檢關懷、心理慰藉、游戲解壓,全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社會參與感、幸福感。建設街道南遷社區殘疾老人李清和深有感觸,每當有人到他家做客,他都指著志愿者們為他和老伴拍攝并制作的大結婚照,講述受到關心、關愛的故事。他說:“有了他們,我的生活變得更幸福啦!”
多年來,阿晨美發美容職業學校校長劉曉晨,帶領志愿者團隊一直忙碌在雙臺子區的各個社區村,免費為老年活動中心、養老院、敬老院、孤老病殘家庭老人“上門”理發。有一次他們到農村家庭去義剪,一位老人癱瘓在床上多年,大夏天的老人頭發蓬松,都搟氈了。劉曉晨絲毫沒有猶豫,下手給老人梳理、修剪。就這樣,老人眼含熱淚,躺著理完了頭發。
多年來,雙臺子區的志愿者們定期走進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解悶,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他們組織專業醫護人員為老人進行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跟蹤老人的身體狀況。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團隊成員還會上門服務,確保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貼心的醫療關懷。除了生活照料與健康關懷,志愿者們還十分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志愿者們學習專業的心理知識,通過游戲、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老人緩解孤獨感,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這些志愿服務團隊的付出,讓雙臺子區的老人們真切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老人們不再覺得自己是被遺忘的群體,而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那一抹抹“志愿紅”,穿梭在大街小巷,活躍在老人身邊,用無私的奉獻和真誠的愛心,繪就了“夕陽紅”的最美底色。
雙臺子區的這種關于愛的接力仍在繼續。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加入,讓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