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效路上的“錦”之青年 ——記2024年度盤錦團員青年個人優秀典型案例宋晗
在遼河之畔的華錦集團生產一線,青年工程師宋晗用十年青春在創新創效路上刻下深深印記。這位中國兵器集團技能競賽銀獎得主、連續三年華錦“金獎技術狀元”,以40余項技術改造、4項授權專利和3000萬元累計創效成果,成為業內矚目的青年技術領軍者。

榮譽加身卻未止步,奮進之路沒有終點。宋晗堅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積極參與各類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活動,持續充實自己,先后考取環烴生產工、化工總控工、苯乙烯裝置操作工、加氫裂化裝置操作工等職業技能資格,并獲得危險化學品裂解裂化工藝和烷基化工藝安全作業能力和資質。作為省技能競賽評委、中國兵器職業技能認定考評員及華錦內訓師,宋晗躬身傳授經驗,培育青年技術梯隊,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活力。

面對苯乙烯裝置能耗高、環保壓力大的行業痛點,宋晗帶領團隊展開系統性攻關。通過在苯乙烯裝置多乙苯塔塔頂、乙苯回收塔塔頂、汽提塔塔釜分別增加熱量回收裝置,提升工藝凝液質量達到脫鹽水外送標準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了裝置能耗,提升了苯乙烯產量,年增效益1500萬元。為了確保苯乙烯裝置達到安全環保要求,他潛心鉆研、對標交流、扎根現場,經過反復試驗,最終率先成功使用綠色阻聚劑替代傳統阻聚,在降低操作危險性的同時,降低焦油中苯乙烯含量,年創效291.6萬元,并通過不斷優化參數調整,更換使用低氮燃燒器,實現了綠色環保清潔生產。這些創新舉措使華錦苯乙烯裝置成為行業綠色標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由于粗塔冷凝器換熱器位置較高,受循環水水質、壓力、溫度等因素影響,隨著運行時間增長換熱效果嚴重下降,裝置被迫低負荷運行。面對粗塔冷凝器因結垢導致的負荷受限難題,宋晗查閱大量文獻并結合長年的操作經驗,優化利用氮氣通入粗塔冷凝器恢復換熱能力的方法,通過在不停車的情況下,讓氮氣氣泡在管束內破裂進而松動管內雜質,瞬間泄壓帶走雜質,有效地恢復了粗塔冷凝器的換熱能力,保證了裝置高負荷、連續運行,實現年增效2592萬元。

“創新不是靈光乍現,而是扎根一線的執著堅守。”面對榮譽,宋晗將獲得的“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視為新的起點。他將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勇于創新,不斷開拓進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帶領團隊奮勇向前,繼續用青春智慧續寫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