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正青春”!雙臺子區這場展覽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撞個滿懷”
6月7日,一場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的展覽在雙臺子區文化館拉開帷幕。30余個非遺項目(含本土特色非遺)集中亮相,通過“展覽+演出+體驗”的立體形式,讓古老非遺煥發“青春活力”,吸引全區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傳統文化愛好者走進非遺、感知傳統。
“30+”非遺項目“曬”出傳承活力。步入文化館一樓展覽廳,按傳統技藝、民俗文化分類陳列的非遺項目展板全天開放。雙臺子區本土非遺項目作為這部“非遺百科”的“主角”,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著歷史淵源、獨特工藝及現代創新成果。從民間秧歌的動感韻律到傳統花燈的精巧技藝,從絹花雕刻的細膩手法到“雙臺子小卷餅”的舌尖記憶,每一個項目不僅串聯著地域文化根脈,更以創新成果展現非遺傳承人“守正創新”的智慧。

“朗誦+講述”用聲音傳遞非遺溫度。當日9時,非遺主題朗誦文藝演出在多功能廳同步上演。文化館朗誦班成員以非遺文化、雙臺子區地域特色為主題,深情演繹詩歌、散文及原創作品,將非遺技藝傳承故事化作動人的聲音符號;非遺傳承人走上舞臺,結合自身經歷講述手藝人的堅守與熱愛——或回憶童年時跟隨長輩學習秧歌的場景,或分享讓傳統絹花走進現代文創市場的探索,質樸的故事引發觀眾強烈共鳴,讓非遺從“展板上的圖文”變成“有溫度的傳承”,文化溫度在此悄然蔓延。

非遺沉浸互動觸手可及。12時30分,非遺體驗區熱鬧非凡:雙臺子民間秧歌傳承人現場教學基本步法,青少年跟著鼓點學扭“十字步”,紅綢翻飛間洋溢著青春氣息;傳統花燈、絹花、核桃雕刻手藝人擺開工作臺,指尖翻飛間,紙張、布料、核桃化作精美藝術品,觀眾圍坐一圈,近距離觀察非遺技藝的“神奇”;最受歡迎的當數“雙臺子小卷餅”制作區,傳承人現場卷菜,香氣撲面而來,大家免費品嘗這道“舌尖上的非遺”,直呼“好吃又有文化味”。期間,文化館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化身“非遺向導”,發放包含項目詳情、保護成果及體驗預約方式的宣傳手冊,讓非遺知識“可帶走”。

本次活動由雙臺子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主辦,文化體育旅游發展促進中心、文化館和圖書館聯合承辦,盤錦眾典教育、盤錦漢服社等單位大力支持,旨在踐行“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理念。從6月7日持續至20日的展覽,不僅是一次非遺盛宴,更是一次傳統文化“破圈”的生動實踐,通過青少年體驗、現代文創元素融入等形式,讓古老文化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接軌”。

雙臺子區還將陸續推出非遺體驗課、線上項目展播等活動,讓更多的“老非遺”邂逅“新潮流”,真正融入現代生活,在傳承與創新中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