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夏韻 非遺煥新”2025雙臺子區夏至文化市集暨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左岸社區公益惠民活動成功舉辦
6月21日,正值夏至節氣。遼河濕地公園內綠意盎然,由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盤錦市及雙臺子區相關部門承辦的“濕地夏韻 非遺煥新”2025雙臺子區夏至文化市集暨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左岸社區公益惠民活動在此拉開帷幕。
開幕儀式上,為雙臺子區第三批非遺傳承人授牌,進行非遺傳承人認證。為4家雙臺子區2025年區級非遺工坊頒發牌匾,為9家第三批區級非遺項目頒發牌匾,為9家第三批區級傳承人頒發證書。這不僅是對傳承人堅守技藝的肯定,更是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文藝演出中,充滿地域特色的東北大秧歌率先登場。雙臺子民間秧歌隊的隊員們身著鮮艷服飾,彩扇飛舞,腰鼓擂響,瞬間點燃了觀眾的熱情。表演葛氏戲劇臉譜演員們一招一式都帶著戲曲特有的韻律和張力,是對中華戲曲美學精髓的直觀體驗,讓古老的臉譜藝術在夏日的遼河畔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盤錦漢服社帶來的舞蹈《空靈》、古箏《大魚》,勾勒出古典畫卷;孩子們帶來的舞蹈《飛的更高》節目,展現了新時代少年的蓬勃朝氣;演唱《不忘初心》、大合唱《走向復興》,寄托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祝愿。
非遺展賣市集如一幅活色生香的“非遺生活圖卷”,十五個精心布置的非遺攤位沿河岸鋪開,琳瑯滿目。從八一香腸、小卷餅舌尖上的美味,到絹花、核雕、繩編、花燈指尖上的藝術,再到硬絲編塑、揉筋正骨獨特的傳統技藝,無不吸引著市民和游客駐足、詢問、體驗。
在非遺手作區里,游客們親手觸摸、感受、創造,在趣味互動中領略非遺的精妙。文創銷售區與消費促進區則將非遺元素與現代生活巧妙結合,既實用又飽含文化意蘊,讓非遺“觸手可及”。漢服巡游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身著華服的漢服愛好者們穿梭其間,進行著“古代情景還原”的趣味互動,仿佛將時光拉回千年。
這場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的文化盛宴,不僅是對國家關于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部署的積極響應,更是雙臺子區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戰略、探索非遺保護傳承新路徑的縮影。它不僅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惠民的福利,更以創新的形式,讓非遺從“博物館里的記憶”變為“生活中的日常”,實現了文化傳承、旅游推廣、消費促進的多重效益。
站在遼河之畔,望著人頭攢動的市集和孩子們專注拓印的模樣,可以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非遺文化正以蓬勃的生機,融入現代社會的肌理,煥發出新時代的璀璨光彩。雙臺子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耕非遺沃土,讓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