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根基科技賦能 精準施策穩產增收 ——雙臺子區農業生產跑贏“上半場”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現農業生產“雙過半”,不僅關乎全年農業生產目標的達成,更是穩定糧食安全、保障民生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之舉。它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的堅實保障。雙臺子區積極探索、多點發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農業生產“期中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年初以來,雙臺子區在農業發展上多點發力,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多個關鍵指標取得顯著成果,向著“雙過半”目標穩步邁進。
產業協同發力 經濟指標穩中向好
在統一鎮前腰村的盤錦金花源養殖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中,工作人員正仔細觀察著南美對蝦幼苗的生長情況。公司負責人介紹道:“今年我們擴大了規模,新增了兩棟日光大棚,成蝦產量大幅提升!”作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金花源養殖有限公司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公司總面積1600平方米的2座魚、蝦、蟹育苗車間和12棟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育苗、冬儲日光大棚滿負荷運轉,50畝苗種培育池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雙臺子區漁業產值上半年達到0.087億元,同比增長21.0%。全區預計上半年實現農業產值0.565億元,同比增長6.1%。
優化種植結構 守護耕地筑牢根基
在雙臺子區稻田里,“紅海灘1號”優質水稻品種迎風生長。種糧大戶劉大哥正和農技人員一起查看水稻的生長情況。他說:“這個品種產量高、口感好,政府還給我們提供技術培訓,心里特別踏實。”2025年春季,雙臺子區糧食播種面積達4.855萬畝,其中“紅海灘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就有1.2萬畝。
為了守護耕地,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宣傳耕地保護政策,積極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每一個數據的背后,都體現了農業工作人員對糧食安全的堅守,他們耐心解答農民們的疑問,確保了每一塊耕地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護。
強化供給保障 筑牢農產品安全網
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雙臺子區下足了功夫。
在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疫期間,工作人員每天早出晚歸,到各個養殖場給動物打疫苗、做檢查。“那段時間,我們每天要跑十幾處,雖然辛苦,但看到養殖人員臉上安欣的神色,覺得一切都值了。”獸醫小張說道。正是他們的努力,讓全區應免動物免疫密度達到90%以上、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截至目前,已送檢監測樣品630份,開展流行病學調查8次,能繁母豬保有量穩定在700頭以上,肉類產量達1580噸。在水產養殖方面,技術員經常到養殖戶的塘口,手把手教大家稻田成蟹、扣蟹混養技術,確保了市場供應充足又安全,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科技賦能生產 綠色發展提質增效
春日的雙臺子區田野上,村民老王熟練駕駛著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插秧機,在平整的水田中勻速穿梭,筆直的秧苗行列快速延伸,展現著現代農業的“加速度”,更是雙臺子區持續推進農業工作的生動縮影。
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雙臺子區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技人員主動上門講解,引導眾多農戶購置高端智能農機裝備,讓科技力量扎根田間。同時,遼寧龍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盤錦會友繼剛米業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訂單合作等方式整合4.2萬畝土地,規模化經營讓大型農機得以高效作業,大幅提升耕種效率。
此外,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推廣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檢測人員嚴格把關完成300批次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業務人員逐戶指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建立臺賬管理體系,全方位推進綠色農業發展,以扎實行動為農業“雙過半”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雙臺子區以產業協同為筆、科技賦能為墨、民生保障為紙,勾勒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雙臺子區將繼續錨定農業現代化方向,以更堅定的步伐夯實農業根基,為鄉村振興與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書寫新時代農業強國建設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