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中試基地:科技沃土上的“孵化奇跡”
盛夏的盤錦,驕陽似火。踏入遼寧盤錦中試基地的實驗樓,陽光透過玻璃幕墻折射出耀眼的光暈。數字控制中心內鼠標點擊聲此起彼伏,C5中試車間里智能設備在穩步運行。數據記錄、性能測試、工藝調試……這里沒有傳統工業區的嘈雜喧鬧,卻涌動著科技創新的脈搏——一項項前沿技術在此突破瓶頸,一個個創新夢想在此落地生根。
石化重鎮的“中試蝶變”
雙臺子區,這片承載著中國兵器北方華錦集團、中國化學工程第九建設公司等央企的石化重鎮,是乙烯、環氧乙烷、碳五、碳九等化工原材料的重要生產基地。這里沉淀了數十年的石化產業基礎,但雙臺子人卻并未滿足于傳統路徑。
2015年,為破解精細化工發展瓶頸,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躍升,區委、區政府以破局之勇,在盤錦精細化工產業開發區建成東北首座精細化工企業孵化基地,為中試產業筑牢硬件根基。2019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入駐,更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強勁的科研基因。2021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時任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視察時提出:“緊盯中試項目技術源,強化中試能力建設,打造‘開放式’‘公共性’的精細化工中試服務平臺,將‘中試-產業化’打造成新的產業。”
自此,盤錦中試基地肩負起跨越科技成果轉化“達爾文死海”的使命,以省級首批“中試基地”和“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身份,開啟了一場產業升級的“蝶變”。
中試車間的“破繭時刻”
2020年5月,在三力中科C1中試車間中控室,副董事長宮新軍正緊盯屏幕上的各項數據。他拿起工作臺上的一瓶樣品說道:“這是我們科技攻堅的成果——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這種有機玻璃、高端涂料的核心原料長期依賴進口,一旦中試成功并產業化,我們就能徹底扭轉被動局面!”墻上密密麻麻的“中試進度表”記錄著數百個日夜的攻堅軌跡。宮新軍坦言,這項成果從實驗室走向中試車間,得益于基地“共享中試平臺”的鼎力支持,“免去了自建中試線的巨額成本,讓我們能將全部精力傾注于技術打磨”。同年7月,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金催化甲基丙烯醛一步法氧化酯化制MMA新工藝,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鑒定,以“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技術突破,震撼業界。
五年光陰流轉,中試基地內這樣的“破繭高光”接連上演。“中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作為主持中試基地建設的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建國表示,“我們的核心使命,是搭建校企研三方協同的‘共享實驗室矩陣’,讓科學家無需重復‘基礎建設’,專注‘創新刀刃’。目前,基地已孵化產業化項目9項,中試及在建項目8項,儲備項目13項,真正將‘緊盯技術源頭’的指示化為實踐動能。”
科技創新的“全鏈護航”
盤錦中試基地的獨特魅力,在于它打破了“科技與產業”間的無形壁壘。這里沒有冰冷的儀器堆砌,而是流淌著“人”的溫度——科學家執著的熱忱、企業家躍躍欲試的膽識、服務團隊精準的支撐。從石化重鎮到創新高地,它以“中試”為紐帶,將無數“理論可能”淬煉為“產業現實”。一個“立足盤錦、面向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的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正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達爾文死海”,為區域經濟乃至國家產業鏈安全,書寫著充滿希望的答卷。
當夕陽為基地鍍上一層金色,各工作室的燈光依然明亮。在這片創新的熱土上,下一個顛覆行業的奇跡,正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