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遼寧省鄉村振興政策全景掃描:從田間到家園的全方位支持
鄉村振興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2025年遼寧省圍繞鄉村發展推出一系列政策,涵蓋農產品保障、脫貧鞏固、產業升級、主體培育、金融支持、鄉村建設及稅費優惠等多個維度,為鄉村全面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筑牢糧食安全防線,守護"糧袋子"
糧食生產是鄉村振興的根基,遼寧通過多元補貼政策穩定糧食產能。在生產者補貼方面,玉米、大豆、稻谷均享受普惠性補貼,其中大豆補貼力度顯著高于玉米,每畝達453元,比玉米高出386元,且將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納入補貼范圍,鼓勵農戶調整種植結構。稻谷每畝補貼92元,確保主糧生產穩定。
耕地保護方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覆蓋全省擁有耕地承包權的農戶,2024年平均每畝85元,對改變耕地用途的情況不予補貼,引導農戶珍惜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聚焦永久基本農田,重點支持田塊整治、灌溉設施等建設,為糧食增產奠定基礎。
農機裝備升級也得到政策傾斜,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涵蓋18大類38小類88個品目,重點支持高性能播種機、智能收割機等先進設備,補貼比例最高達3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至27類,部分機具補貼標準提高50%,加速老舊農機淘汰,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鞏固脫貧成果,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遼寧通過財政、就業、社保等多方面政策,筑牢防返貧底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重點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就業幫扶等,對跨省就業的脫貧勞動力給予一次性交通補助,通過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等促進就近就業。
就業幫扶政策明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并提供1年跟蹤服務的,可獲每人不低于200元補助;企業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按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最長36個月。針對脫貧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免費開展,培訓期間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1.5倍發放生活費補貼。
社保支持方面,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市縣政府為其代繳每年100元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在提高繳費檔次時保留100元最低檔,減輕困難群體負擔。同時,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覆蓋脫貧人口、低保家庭等群體,確保基本生活有兜底。
激活產業活力,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遼寧從加工、融合、服務等維度發力。農產品深加工項目享受貸款貼息,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或招商引資企業的生產性固定資產貸款,貼息期限最長2年,單個項目貼息上限最高2000萬元,鼓勵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多點開花,農業產業強鎮獲中央財政1000萬元獎補,分階段撥付;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每個獲2億元獎補,分三年安排,推動形成區域特色產業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聚焦1-2個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不低于20億元的,可獲1億元獎補資金。
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耕、種、收等環節,補助比例最高不超過服務價格的40%,單季作物畝均補助不超過130元,重點支持服務小農戶的主體,單個服務對象年補助上限20萬元,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培育新型主體,夯實發展基礎
新型經營主體是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遼寧通過培育、培訓、獎補等措施助力成長。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納入重點監測名錄或"一碼通"系統的,項目驗收合格后可獲不超過實際投資50%的獎補,每個主體上限20萬元,支持其提質增效。
人才培育力度加大,"頭雁"項目每年為每個縣培育10名鄉村產業帶頭人,計劃5年培育10萬人;高素質農民培育年度目標超1.4萬人,投入資金6420萬元;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1100名,重點覆蓋脫貧地區,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覆蓋36個縣,通過建設試驗示范基地、招募特聘農技員等,推廣農業主導品種和技術,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強化金融與防災支持,護航鄉村發展
金融服務持續向鄉村傾斜,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覆蓋設施種植、畜牧、漁業等領域,單個主體年度貼息比例不超過同期LPR的70%,上限200萬元;農業設施與生物資產抵押融資全面推進,探索"一棚一碼""批次賦碼"管理,簡化辦貸流程,破解融資難題。
農業保險政策減輕風險壓力,玉米、水稻等主糧作物保險,農戶自繳比例僅20%;公益林保險自繳5%,商品林25%;日光溫室大棚、肉牛等特色產業保險自繳30%-35%,政府補貼其余部分,降低生產經營風險。
防災減災方面,動物防疫補助覆蓋強制免疫、撲殺、無害化處理等,強制撲殺畜禽補助標準為豬800元/頭(非洲豬瘟1200元)、奶牛6000元/頭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覆蓋25個重點縣,采取"以獎代補"支持肥料化、飼料化等利用,促進綠色循環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遼寧從基建、教育、醫療、環境等方面入手,打造宜居鄉村。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按縣道每年每公里1萬元、鄉道5000元、村道3000元保障,"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鄉鎮分別獲200萬元、50萬元獎勵;農村客運補貼涵蓋購車、運營、保險等,新能源車輛補助標準更高,保障出行便利。
教育醫療資源下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16個縣,每生每天補助5元;鄉村教師待遇得到保障,職稱評聘向基層傾斜,本科以上學歷全科規培合格者可直接聘中級職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納入"強基行動",計劃到2025年建強500個鄉鎮衛生院、1萬個村衛生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環境整治成效顯著,農村危房改造對C級危房每戶補助不少于0.5萬元,D級不少于2.5萬元;秸稈綜合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等項目獲資金支持,新一輪退耕還林延長期補助每畝每年100元,持續改善鄉村生態。
稅費優惠加碼,減輕經營負擔
多項稅費減免政策為農業發展"減負"。農產品流通環節,蔬菜、部分鮮活肉蛋產品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專門用于經營農產品的房產和土地,2027年底前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農業生產相關優惠豐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購進者可按9%或10%扣除率抵扣進項稅額;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企業,可享受免征或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農產品、向成員銷售農膜等農用物資,均免征增值稅。
農村金融領域,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2027年底前免征增值稅,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按90%計入收入;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公司等也享受相應稅收優惠,降低涉農融資成本。
從保障糧食安全到建設宜居鄉村,從扶持產業發展到增進民生福祉,2025年遼寧鄉村振興政策形成全方位支持體系,通過精準施策、多元發力,持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讓鄉村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