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大棚休棚期 菇種植蹚出鄉村產業新路子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近日,雙盛街道常家村食用菌種植園區高標準香菇大棚又熱鬧起來了。
你可能要問:“現在不是大棚休棚期嗎?怎么這么熱鬧???”
原來,常家村充分利用大棚休棚期,攜手沈陽農業大學專家團隊開展菇新品種研制與種植項目,以“休棚期資源高效利用+高校技術賦能”模式,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徑。
此前,常家村大棚在休棚期內處于閑置狀態,土地資源未能充分利用。為破解這一難題,村集體經過調研考察,結合本地氣候條件與市場需求,最終選定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的草菇作為特色種植品類,并主動對接沈陽農業大學,引入專業技術團隊提供支持。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沈陽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全程深度參與,為菇種植提供“一站式”技術指導。從優質菌種篩選、培養基配比,到大棚內溫濕度調控、栽培管理,再到病蟲害綠色防治,專家團隊通過現場教學、手把手指導等方式,確保種植環節科學規范,為菇培育保駕護航。目前,首批菇已進入緊張的研制培育階段,大棚內菌絲長勢良好,預計培育成功后將快速進入市場流通環節。
“不僅要讓大棚休棚期‘用’起來,更要讓村民‘富’起來。”常家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村里將把菇種植打造成長期特色產業,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擴大休棚期種植規模,同時探索“草菇+其他農作物”輪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大棚土地利用率,實現四季高效產出。
常家村還將依托專家團隊資源,定期開展菇種植技術培訓,吸引更多村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通過“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村民穩定增收,讓小小的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助力村民致富的“黃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