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湖北日報客戶端

9月25日,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安全發展專題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湖北應急管理體制實現系統重塑,從“九龍治水”到“攥指成拳”,實現了從“被動救”到“主動防”的跨越。
“針對極端災害天氣日益成為‘新常態’的實際,推動防災減災救災全鏈條加固,努力讓所有的‘遇見’都被‘預見’。”省安委辦主任、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丁輝介紹,全省“防”的行動更加主動,踐行“四個寧可”防災理念,建成全省統一、直達基層的預警平臺,創新實施極端天氣“八個必轉”工作機制,有效實現“風雨未到人先到、救災搶在成災前”。
走進湖北省應急指揮部,一塊巨大的動態“風險防控圖”實時感知荊楚大地的安全脈搏:各類自然災害風險“一屏統攬”,省市縣三級指揮調度“一網統管”,1344個鄉鎮(街道)的基層責任人能在第一時間收到預警信息。通過“6小時預報、3小時預警、1小時叫應”的遞進式機制,極端強降雨來臨前,人民群眾提前轉移、救援隊伍前置布防已經成為常態。
全省有效防范應對自然災害,實現“三個沒有發生”:2022年以來沒有發生因災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沒有發生江河湖庫潰堤和重要基礎設施損毀;沒有發生大面積、長時間淹城淹鎮。有效應對2024年初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成功抵御了2021、2023年漢江秋汛,2024年長江、漢江4次編號洪水,平均每年防范應對12輪強降雨過程。
“十四五”期間,湖北受災人數、因災死亡失蹤人口、直接經濟損失均值,較“十三五”期間分別下降57.3%、69.9%、68.4%。全省累計轉移避險26.43萬人次,今年68起成功避險案例還被全國推介。
風雨未到,人先到,救災搶在成災前。對老百姓來說,安全感正在一次次成功避險中筑得越來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