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臺子區年鑒(2024年)
【概況】 雙臺子區是1985年盤錦市建市一年以后,在盤山縣原縣城基礎上建立的中心城區,地處盤錦市城區北部,南與興隆臺區接壤、北與盤山縣毗鄰,轄2鎮6街,即陸家鎮、統一鎮、勝利街道、建設街道、紅旗街道、遼河街道、雙盛街道、鐵東街道。土地面積122.4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21.3萬人。2023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58.5億元,增長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億元,增長37.6%;固定資產投資16.4億元,增長14.2%;規上工業增加值13.3億元,下降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2億元,下降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35元,增長5.5%。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嚴格落實“一班、一法、五率、四清單”工作要求,超前、靠前服務,總投資11億元三力中科MMA新材料(一期)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全年開復工項目74個、開復工率105.7%。保持“走出去、請進來”力度不減、標準不降,總投資5.2億元魯華泓錦環烯烴共聚物(二期)等36個優質項目簽約落地,實際到位內資30.1億元、同比增長14.5%,引進外資實現零的突破。下大力氣盤活建設禧玥禮宴·左岸婚禮藝術中心等閑置項目7個、總面積6萬平方米。
【科技創新】 承辦科學技術部高技術中心“催化新賽道 塑造新動能”助力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與北京國化新材料技術研究院聯合舉辦2023第四屆甲甲酯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積極爭創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全力推進中試基地D區建設,實施苯二酚催化加氫等中試項目6個。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億源塑膠等11戶企業獲得首席質量官證書。新組建實質性“產學研”創新聯盟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雛鷹瞪羚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1項。格林凱默揭榜掛帥省科技廳“光刻膠初始原料綠色生產工藝研發項目”。引進高端人才團隊3個、高技能產業人才612人。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5%,創歷史新高。
【農業】 積極構建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以友誼村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村寨、后腰村白羽肉雞養殖、統一村包裝禮盒定制、常家村香菇生產、上稍子村直播帶貨等為代表的村集體經濟培育壯大。與中化現代農業(遼寧)有限公司合作建立0.5萬畝全程品控溯源農場。會友繼剛榮獲省級生態農場稱號。稻蟹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1萬畝。“蟹田稻海”獲評遼寧省知名農產品品牌。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牢牢守住6.29萬畝耕地保護紅線。
【工業】 實施工業增長三年行動,“三新”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0%。格林凱默等4家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易立凱泰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瑞升聚晶金剛石微粉等5個產品列入遼寧省工業企業創新產品目錄。新秀新材料等7家企業“小升規”,鑫安源等5家企業技改升級,孚音生物等3家企業投產達效。其中,鵬鷂生物二代生物柴油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竣工、當年投產。聚力開發區承載能級提升,“南擴東拓”有序推進,“智慧園區”綜合管控平臺(一期)建成運行。
【服務業】 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康養醫養項目——遼河康養服務中心開業運營,盤錦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區、遼河康養輔具文化街區入駐企業22家,康復輔具進社區“1中心5站點”完成布局。數字產業創新示范街區健康發展,思愛普(SAP)雙碳創新中心與東北大學軟件學院聯合建立“雙碳”數字化聯合研究中心,中檢(遼寧)跨境電商溯源公共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全國首個跨境電商香料制造園正式掛牌。成功舉辦2023第四屆遼河濕地國際燈會暨第二屆草雕藝術節,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禮賢美食街”“川貴小吃一條街”獲評“遼寧美食街”。
【營商環境】 把抓好省委營商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作為政治任務,不打折扣、立行立改,巡視反饋24項問題,完成整改18項,整改率75%。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等一批遺留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累計清欠4.93億元。省“萬件清理”監督行動4批次轉辦84件案件全部辦結。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廢止違反公平競爭文件35個,企業開辦等16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婚姻登記等5個政務窗口獲評首批“清風遼寧政務窗口”,醫師執業注冊等1228項政務服務及便民服務事項納入《辦事不找關系指南》。
【重點領域改革】 實施國有企業賦能專項行動,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國有資產一體化、智能化管理。加強與央企、國企對接合作,中檢集團遼寧化學檢測中心項目實現落戶。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多元化布局,區屬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一街一所”基數劃定。制定《雙臺子區機關事業單位勞務派遣人員管理辦法(試行)》《政府投資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多個領域規范性文件,政府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效能不斷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 常態化開展“三禁”管控,全市唯一零火點。PM2.5平均濃度2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88%,空氣綜合指數全市第一。全面落實河長制,雙繞河等4條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農用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深入推進生態整治修復,遼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完工。新建“向陽”等3個口袋公園,栽植喬木9008株。積極創建“無廢城市”,“四類單位”垃圾分類覆蓋率92.5%。
【城鄉管理】 以開展“擦亮、扮靚、點亮盤錦”提升城市環境系列行動為載體加強城市治理,科學施劃機動車泊位3742個、非機動車泊位1227個。著力解決“流動攤販、占道經營”頑疾,設置臨時便民服務點19個。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開發基層社會治理數字平臺,招聘社區村專職網格員161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維修村屯邊溝63.1公里,新建及維修改造農村公路8.43公里。
【城市更新改造】 推進團結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慶平等2個老舊小區改造。實施興農街西段等5條街路及雨排管網改造。完成魏家泵站等3座泵站及管網提升改造,城市低洼易澇路段全市率先完成整改。大力開展清潔能源取暖改造工程,改造面積47.76萬平方米,惠及城鄉居民6887戶。
【社會事業發展】 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新增城鎮就業3894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199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全市率先完成恒大“保交樓”任務,濱河世家小區759戶居民全部順利入住。分批分步解決已售房地產小區不能辦證問題,學府園等8個小區首登問題得到破解。高家立交橋小區2、3、4號危樓改造歷史遺留問題實現銷號。加快“臨代正”治理,萬合新城等4個小區居民用上正式電。全年回遷安置居民333戶。全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與全市一道邁入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行列。堅持教育優先,投入4000萬元完成實驗中學、長征小學、文教幼兒園等11所中小學幼兒園教學樓、操場及消防設施維修改造。新增普惠托位400個、普惠學位270個,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0%。引進全區首家心理醫院——安濟心理醫院。勝利街道團結社區等6個社區獲批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市中醫醫院新院區投入使用、康養服務中心門診實現開診。獲評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區。完成1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占全市58.8%。鐵東街道新府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安全穩定】 高質高效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累計整改風險隱患4316個。居民燃氣用戶“兩件套”安裝率98%,非居民燃氣用戶“三件套”安裝率100%。深入開展消防宣傳“五進”活動。扎實推進自建房排查整治。圓滿完成國務院安委會、應急管理部以及省、市各級各類督導檢查。安全生產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全區安全生產大局持續保持穩定。深入推進“平安雙臺子”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刑事立案和治安受案同比雙下降。成功破獲“2·23”“6·08”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案件,得到公安部等國家七部門賀信表揚。省“萬件化訪”行動3批次交辦案件化解179件。創新“三個一回訪”“駐村輔警參加村例會”工作制度,充分發揮“1+8+49”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作用,推動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陸家鎮任家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