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病不拖,大病不誤,健康有人管,心里才踏實”是雙臺子區許多居民的共同心聲。雙臺子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積極響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組建起一支支“健康守護者”隊伍,讓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千家萬戶。
“健康守護者”守護居民健康
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雙臺子區組建4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轄區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截至目前,全區高血壓、糖尿病、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48097人,已簽約35961人,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4.8%,有效覆蓋最需要健康關懷的群體,全面提高轄區居民健康水平。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底有哪些內容?對我們有什么好處?”為打消轄區居民的疑慮,提高簽約率和知曉率,雙臺子區創新宣傳與溝通機制,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健康宣傳和簽約動員工作。開通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健康科普文章,內容涵蓋疾病預防、健康養生、家庭醫生服務介紹等方面,吸引大量居民關注;建立社區健康交流群,為居民提供交流健康知識、咨詢健康問題的平臺,家庭醫生團隊成員也會在群內及時解答居民疑問。針對行動不便、老年等特殊群體,組織家庭醫生團隊上門開展“一對一”簽約協助服務,詳細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幫助其完成簽約流程,確保服務覆蓋到每一位有需求的居民。
“線上+線下”相結合 服務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每天都有一兩百人來進行免費體檢。”雙臺子區紅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鄭超介紹道,“像抽血、測量血壓、彩超等項目,不用預約,現場就能做。這不僅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我們基層醫療機構的利用率。”
雙臺子區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路徑,整合家庭醫生團隊資源與社區養老機構力量,構建起“醫療+養老+關懷”三位一體的聯動服務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家庭醫生定期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評估,提供個性化用藥指導、飲食建議、運動規劃,并制定年度體檢方案,跟蹤體檢結果,及時調整治療和護理計劃。同時,建立醫養溝通協作平臺,實現醫療與養老服務信息共享,確保老年人在養老機構內也能享受到專業、便捷的醫療服務,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我們團隊每個人負責幾百戶居民,通過定期隨訪、健康指導,能及時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將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看到居民健康水平提高了,我們也很有成就感。”遼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梁冰表示。
在城市之星小區,紅旗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走進百姓家中,為因病臥床的張寶玉進行全面體檢。“醫護人員細心又熱心,不僅上門服務,還經常打電話詢問老伴的身體狀況和用藥情況。”69歲居民張寶玉的老伴鐘延真對醫護人員贊不絕口。“以前,老伴的慢性病管理是個難題,現在有了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服務,用藥指導、健康監測都到位了,我們做家屬的也放心多了。”鐘延真的話里滿是感激。
“互聯網+醫療健康” 服務效率與滿意度雙提升
“現在用手機APP就能聯系上家庭醫生,看看體檢報告,問問用藥情況,特別方便!”居民李女士展示了她手機里的“盤錦市基本公共衛生暨家庭簽約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家庭醫生可通過APP實時查看居民體檢報告,及時了解居民健康狀況變化,實現與居民的即時溝通,提供在線健康指導和干預措施,如為高血壓患者制定個性化降壓方案、為糖尿病患者提供飲食運動建議等。居民也可通過APP預約家庭醫生服務、查詢健康檔案,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和居民滿意度。
“以前門診統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是3000元/年,有時候費用超了就得自己多掏錢,現在提高到4000元/年了,看上去多了一千元,但著實降低了看病的壓力。”職工王先生說,他身邊的人都認為這件民生實事的落地,為職工看病帶來更多便利與實惠。
據了解,自今年1月1日起,盤錦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3000元/年提高至4000元/年;自4月1日起,與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家庭醫生簽約的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在簽約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統籌報銷比例上調10%。雙臺子區積極貫徹落實全市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待遇標準“雙提高”民生實事項目,目前,轄區參保職工與基層醫療機構簽約人數達26640人。
展望未來,健康之路越走越寬。雙臺子區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質增效,為居民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打造從健康監測、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管理的居民健康管理閉環,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雙臺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