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潤童心 國學伴成長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簡簡單單的幾句,念起來瑯瑯上口,詩韻濃郁,閉上眼又句句入畫。
在城市的喧囂之外,雙臺子區圖書館以每周一次的固定之約——“在圖書館里學國學”,為青少年搭建起一座通往傳統文化的橋梁。

圖書館精準定位青少年群體,以“國學啟蒙”與“閱讀養成”為雙核心目標,構建起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的長期活動體系。周思羽老師作為特邀核心閱讀推廣人,將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導讀經驗融入活動全過程,為國學傳播注入專業力量。周老師畢業于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執教國學課程十余年。她一改傳統國學學習的枯燥模式,打造了“經典誦讀+故事解讀+互動分享+創意實踐+書籍推薦”的多元化內容矩陣:精選《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經典教材,孩子們挺直小腰板,跟著老師一字一句朗朗誦讀,稚嫩的聲音整齊劃一,圖書館里回蕩著漢語音韻的韻律之美;老師講解經典背后的歷史故事時,孩子們瞪大好奇的眼睛,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舉手追問“孔子為什么要周游列國?”“古人真的會用這些詩句對話嗎?”……現場互動頻頻;心得交流環節中,孩子們踴躍舉手分享感悟,有的說“喜歡《聲律啟蒙》的對仗,讀起來像唱歌”,有的主動展示自己記下的讀書筆記,稚嫩的表達里滿是思考;結合節假日開展書法練習時,孩子們握著毛筆認真臨摹,雖然筆畫笨拙,卻專注得讓人動容;書畫欣賞環節中,大家圍著經典畫作小聲討論,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自己看到的畫面與故事,讓國學從書本走進生活;周老師還會為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精準推薦延伸書目,孩子們捧著推薦單,迫不及待地向圖書館工作人員詢問書籍位置,眼神里滿是對閱讀的渴望。
作為館社聯動的成功范例,雙臺子區圖書館提供優質場地、設施與讀者資源,周老師貢獻創意與執行力,雙方優勢互補,實現了公共文化資源與社會力量的優化配置。活動憑借持續性、趣味性、系統性、引領性與融合性的鮮明特點,打破了國學“深奧枯燥”的刻板印象,通過常態化開展的活動培養青少年閱讀習慣,以多感官參與的形式構建完整閱讀促進閉環,將經典閱讀與美學、禮儀、書寫等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
如今,該活動已成效顯著:不僅讓眾多青少年從“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激發了閱讀興趣與文化認同,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參與者的國學素養與文化自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有家長反饋:“孩子以前總覺得國學晦澀難懂,參加活動后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回家后會主動給我們背誦《聲律啟蒙》,還會分享‘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待人接物也變得更懂禮貌了。”還有家長說道:“每周帶孩子來圖書館學國學已經成了我們家的固定安排,這里不僅有專業老師引導,還有同齡小伙伴一起交流,孩子在輕松的氛圍里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閱讀習慣,這樣的公共文化活動太有意義了!”
據雙臺子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圖書館里學國學”活動自2023年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60多期,累計吸引超千人次參與,成為雙臺子區圖書館的文化品牌,讓周末走進圖書館學國學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生活常態。
雙臺子區圖書館將繼續深耕國學閱讀推廣,持續完善活動內容與形式,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讓圖書館成為滋養心靈、傳承文明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