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全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逐步縮小城鄉醫療服務差距,保障廣大居民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積極開展先行先試,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協調解決城鄉醫療發展重大問題,為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累經驗,結合我區醫療衛生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共享發展理念,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為宗旨,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加快建設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示范區,切實加強城市大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聯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滿足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工作目標
通過優化配置衛生資源,建立以盤錦市中醫醫院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為網底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新格局,形成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力爭2016年底前實現“小病不出街(鎮),大病不出區,預防在基層”的目標。
二、主要內容
根據我區醫療衛生機構的現狀及人口分布特點、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等情況,2016年啟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級聯動改革試點工作。
(一)推行鎮村級緊密型一體化管理。實行鎮衛生院、防保站、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職能整合。由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六統一、兩獨立”原則,對本鎮內防保站和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員、業務、藥品、財務等實行一體化管理,即統一人員準入、統一藥械購銷、統一財務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制度建設、統一檔案規范、財務獨立核算、責任獨立承擔。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對防保站、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藥品采購及鄉村醫生的培訓和績效考核等工作,同時承擔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的各項任務。(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二)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改革工作任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變為政府辦,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科室設置、人員配備和設施設備配置,提高一般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療服務能力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逐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責任單位:區衛計局、區編委辦)
(三)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通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市中醫醫院為支撐、社會資本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到2016年底,全區1所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積極開展“國醫堂”創建活動,使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基礎設施齊全,人員配備科學合理,每個“國醫堂”均能開展針灸、刮痧、拔罐、敷貼、推拿、熏洗及耳壓等臨床常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不少于6種,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需求。(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四)建設群眾滿意鎮衛生院。陸家鎮、統一鎮各建設一所政府辦鎮衛生院,實行鎮衛生院、防保站、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職能整合,實施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開展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使鎮衛生院達到看病就醫方便經濟、醫療服務安全可靠、公共衛生服務可及、內部管理規范有序及農村居民滿意信任的標準。力爭到2017年2個鎮衛生院達到省群眾滿意鎮衛生院標準,爭創1個省級示范鎮衛生院。(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五)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每個行政村建設一所公益性村衛生室,實行診室、治療處置室、觀察室、藥房、檔案室和殘疾人康復訓練室六室分開,同時配置衛生間、鍋爐間等附屬設施,達到統一布局、統一造型、統一外觀、統一標識、統一結構、統一功能的“六統一”標準。每個村衛生室按標準合理配備鄉村醫生,配備基本醫療設備以及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適應的其他設備,至少配有120種以上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治療藥物以及急救藥品。將公益性村衛生室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六)構建分級診療新格局。以盤錦市中醫醫院為龍頭,聯合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建立醫聯體,通過建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專家定期下基層、科室合作、人才培養培訓及獎勵激勵機制,加強龍頭醫院對成員單位的扶持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七)規范財務管理。根據衛生管理體制和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由鎮衛生院負責管理村衛生室的會計核算和財務收支,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八)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全市設立衛生管理人員培訓中心、衛生技術人員培訓中心、心電會診中心、影像會診中心和檢驗會診中心,市中醫醫院設立中醫藥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通過組織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全參加培訓,強化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管理水平。推動遠程咨詢、會診和治療指導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九)建立人才保障機制。完善人才培養和人事薪酬激勵機制。促進區、街(鎮)、社區(村)三級醫療資源共享,縮小城鄉間、區域間醫療資源差距。引導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在城鄉、區內定期交流。加強鄉村醫生學歷教育和崗位系統化培訓,建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制度。(責任單位:區衛計局、區人社局)
(十)強化公共衛生服務。創新管理模式,加強醫防結合,建立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獎懲機制,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實現由看病為主到防病為主的職能轉變。加強慢性病綜合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基于居民健康檔案的慢性病監測、管理、干預、評估與決策分析的目標。加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積極推行簽約服務,增加公共衛生服務內涵,提供個性化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個人幸福感。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區衛計局與區民政局聯合在雙臺子區福利院建立醫養結合醫療機構,逐步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醫療護理的需求。(責任單位:區衛計局、區民政局)
(十一)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統籌人口健康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和綜合管理六大業務應用,構建區、街(鎮)、社區(村)三級衛生計生全覆蓋專用網絡。結合全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人口健康信息三大數據庫為基礎的區域衛生計生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全區各級醫療機構全覆蓋,抓實抓好對基本醫療、財務收支和醫院經濟運行安全的實時監控及對大數據的匯總分析和應用。(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十二)規范藥品耗材采購管理。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以及納入基本藥物制度管理的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堅持以省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方向,實行一個平臺、上下聯動、公開透明、分類采購,統一規范,全程監管。實行以市為單位的醫療機構聯合議價,全市執行統一議價結果。(責任單位:區衛計局)
(十三)建立財政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穩定、長效的基本藥物補償機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對已實施綜合改革的醫療機構,要合理測算并充分保證機構正常運行的經費投入。落實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般診療費和經常性收支差補助。在保證村衛生室水電暖、信息化運行和醫療責任險等運行費用、村醫基本工資收入1.2萬元基礎上,落實村衛生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及財政定額補助。切實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渠道、穩定長效的補償政策,確保平穩運行。(責任單位:區衛計局、區財政局)
(十四)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統籌推進、全面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提升政府辦醫服務能力,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推行醫生績效工資制度,將醫生的收入與多勞多得和優績優酬掛鉤,從而減輕對控制藥價來增收的依賴。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區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配套改革,構建合理醫療、合理用藥的工作機制,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加快健全醫保體系,統籌城鄉醫療保險,逐年提高醫保籌資標準,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開展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一站式服務,推進醫療保險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付費等為主并在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和病種全覆蓋的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醫保統籌經辦水平。(責任單位:區衛計局、區人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級聯動改革試點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衛生計生、財政、人社、編制等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及時制定出臺改革管理相關配套文件,細化相關政策措施,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讓人民群眾享受改革成果。
(二)確保經費投入。要持續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投入,確保基層醫療衛生基本建設經費、設備購置經費、人員經費、運行經費、核定收支差、定額補助及培訓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任務的落實。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專項補助資金,保障財政投入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三)做好宣傳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推進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主要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增強信心,使這項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重大改革深入民心,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