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臺子區實施創業創新暨項目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文件解讀
發布時間:2017-11-23操作>>
瀏覽次數:741次
一、起草背景
省委第六巡視組反饋意見中指出“全區產業結構單一,沒有擺脫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一業獨大’的狀況,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90%;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研發投入低,全區科技研發投入僅占GDP的0.06%” 。按照區委落實省委第六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任務分解方案要求,區發改局在有關部門配合下,認真梳理雙臺子區未來在創業創新方面的努力方向,推進重大項目提質增效,為促進雙臺子區產業健康發展制定本方案。
二、主要內容
(一)工作目標
1.實施精準招商,把招商引資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重點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臺灣等先進發達地區,目光定位在世界500強、中國100強、行業領先和有實力有品位有責任的屬地企業,聚焦精細化工、智能制造、遼河旅游開發三個招商主攻方向,著力引進產業引領型、配套補鏈型、科技創新型、稅收貢獻型項目。
2.創新要素更加集聚。發揮精細化工產業園區引領集聚作用,主導產業實現關鍵技術攻關10項以上;建設眾創空間3家以上;培育產業技術研究院4家以上;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100%建有研發機構;做實3個以上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實施科技成果轉化30項;引進高端創新人才5人,全區高技能人才超過4000人。加快推進園區基礎設施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園區的項目承載力、要素吸納力和產業集聚力。
3. 創新能力更加突出。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地區GDP比重達到2.5%;全區小巨人企業達到4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家以上,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2家以上;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件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
4.主動融入全市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推進遼河旅游項目,帶動打造國際濕地旅游盤錦接待首站。
5.在陸家鎮、統一鎮及涉農街道,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認養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精品農業轉型、向集約農業轉變,將都市農業基地打造成為市民休閑休憩的后花園。
(二)重點工作
1.狠抓招商引資
實施精準招商,以增量項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展“走出去”活動。認真做好項目信息的收集、上報、對接、跟蹤等工作,切實加強與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要機構的聯系,加強招商活動已簽約項目的跟蹤推進,提升項目履約率和落戶率。
2.推動產業技術創新
推動高端裝備制造發展。對接中國制造2025,圍繞智能裝備制造項目,加速推動“中國制造2025雙創園”投入使用。做優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材料、生物材料、碳素材料、新型環保節能材料、綠色建筑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探索發展新能源產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推進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全面提升企業持續創新能力,逐步進入創新驅動發展良性循環軌道。
3.加快園區建設
完成園區總體規劃、詳控規劃、專項規劃和環評批復等工作,加快推進危化品停車場建設、石化產品物流大廈投入使用。著力補齊園區基礎設施滯后短板。通過“創辦一批、孵化一批、轉型一批、引進一批”的培育方式,引進培育小巨人企業。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
4.推進創新平臺建設
完善盤錦精細化工科技園、盤錦科創大廈、盤錦公路港小微企業物流創業園等雙創平臺建設,打造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圍繞企業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快研究院的引進和建設,努力將研究院打造成集產業化、集約化、國際化為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及產業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加大產學研合作,通過產業技術創新平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形式,不斷完善全區產業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水平。
5.加快全域旅游區建設
主動融入全市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推進遼河旅游項目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遼河服務業產業帶,促進遼河兩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商業地產等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年底前,完成遼河濕地公園、湖濱公園、向海大道及盤錦大橋、雙臺子河橋亮化工程。
6.大力發展現代都市休閑農業
推動品牌戰略,著力培育泥鰍魚、盤錦大米公用名牌。提升“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水平,引導農產品初加工、深加工同步推進,積極打造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7.加速創新要素集聚
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依托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平臺及創新聯盟等載體,面向全國引進高端創新人才,不斷放大引進人才、發展企業、帶動產業、催生經濟增長點的鏈式效應。加快促進金融與科技緊密結合,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源對接的新機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提升知識產權應用及服務水平。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維權援助體系,加大專利執法力度,完善司法保護環境。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管理能力,為建設創業創新之城提供有力支撐。
(三)保障措施
完善組織保障。在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下,建立由主管領導統籌指揮、牽頭部門抓總協調、配合部門具體落實的有效工作機制,以項目化、日歷化方式開展工作。
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加大創新典型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重視科研試錯探索價值,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
強化督導落實。制定完善督查考評方案,將各項工作納入工作實績考核體系,深入開展調度、督查、督辦、通報、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