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意義:
農村是城市建設的后方基地。當前農村不僅僅是城市建設的勞務輸出基地,也是城市食品的保障基地。城市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得益農村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為城市生活提供安全保證。
農村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農村環境一旦破壞,再恢復會很難;農村的美一旦消逝,社會經濟發展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美麗中國也將只是一個傳說。
美麗農村是中國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城鄉的共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民主富強的中國夢。
對策措施:
一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加大對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對已建設的美麗鄉村不斷進行提檔升級。
二是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區域村鎮體系規劃和村莊規劃,強化規劃的科學性和約束力。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搞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提升農民幸福指數。
三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強農村基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能力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項目服務“三農”內容。支持建設多種農村養老服務和文化體育設施。整合利用現有設施場地和資源,構建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四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針對農村特點,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