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草背景
為認真落實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月發放的工作任務,維護農民工合法報酬權益,有效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有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區實際,研究起草了《關于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月發放的實施意見》。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分為四個部分,具體為: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明確了要堅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的原則,把功夫下在平時,落實各項制度,積極營造關心關愛農民工、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以及欠薪可恥、惡意欠薪有罪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行業主管部門監管有效、行政執法查處有力、司法聯動打擊到位、失信聯合懲戒、社會協同監督、企業按月足額支付的工作新格局。
第二部分:適用范圍。明確了適用于本區域內招收農民工的各類企業和有義務支付農民工工資的相關單位。
第三部分:工作措施。從三個方面21個小項細化工作舉措。
第一方面,細化職責分工,明確責任部門,涉及10個小項內容。一是明確了人社部門職責:主要負責組織、協調、檢查、督辦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月足額發放等各項工作;二是明確了行業主管部門職責:主要是履行行業建設項目監管責任;監督企業落實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等制度;督辦因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掛靠、拖欠工程款等導致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三是明確了財政部門職責: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全過程的資金監管;會同富祥實業督促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責任單位實行人工費用與其他工程款分賬撥付;落實應急周轉金、應急維穩金;保障處理欠薪工作專項經費;四是明確了公安部門職責:維護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來訪的安全穩定工作;對人社部門移送的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案件及時立案查處;五是明確了司法部門職責:為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六是明確了檢、法兩院職責:為農民工欠薪案件提供快捕快訴、快審快判途徑,推動案件依法處理解決;七是明確了信訪部門職責:及時協助勞動監察大隊等有關部門處理和答復農民工訴求,做好與上級信訪部門的溝通聯絡、對口回復工作;八是明確了工會職責:指導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做好維權工作;九是明確了產業開發區職責:協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做好開發區內新開工項目工資保證金等各項制度落實,防范和化解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十是明確了街鎮職責:加強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矛盾的排查和調處工作,及時調解糾紛。
第二方面,落實各項制度,保障及時發放,涉及8個小項內容。一是落實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制度。對于新開工項目,特別是工程建設領域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二是落實用工實名制制度。各行業主管部門指導用人單位實行農民工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施工總承包單位或分包單位依法與所招用的農民工訂立勞動合同;三是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施工總承包企業按照工程合同價款的一定比例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定、存儲工資保證金;四是落實銀行代發制度。工程建設領域施工企業應當為招用的農民工辦理實名制工資銀行卡;五是落實書面臺賬制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指導、監督用人單位按照工資支付周期編制書面工資支付臺賬,并至少保存3年;六是落實應急周轉金制度。設立農民工工資應急周轉金,用人單位一時難以支付拖欠的農民工工資或者拖欠農民工工資逃匿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可以動用應急周轉金,先行墊付并依法向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進行追償;七是落實欠薪預警制度。通過遼寧省欠薪預警信息系統,重點對工程建設領域可能發生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預警;八是落實法律援助制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指導、監督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單位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立維權信息告示牌,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依法為請求支付工資的農民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
第三方面,打擊違法行為,維護合法權益,涉及3個小項內容。一是暢通維權渠道。公開舉報投訴電話、網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對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舉報、投訴。快速調處涉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信訪、爭議案件。對拒不支付農民工工資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及時介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失信聯合懲戒。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等政策規定,做到應列盡列。對存在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的用人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實行聯合懲戒,在政府資金支持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做到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三是履行法律責任。嚴格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法律責任相關規定,對違規單位責令限期改正、罰款等處罰。
第四部分:相關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細化工作落實;三是務求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