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筑牢生態屏障 雙臺子區繪就生態宜居新圖景
國內首個、全球屈指可數的SAP(思愛普)綠色發展暨雙碳創新中心項目正式落戶;
2025年前三季度,PM2.5濃度22.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優良天數比例89.5%,綜合指數全市第一;
……
“十四五”期間,雙臺子區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工作核心,統籌推進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責任體系不斷健全,治理合力充分凝聚。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常態化研判部署相關工作。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完善牽頭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清單,明確政府、企業等六級責任人職責,構建起全鏈條、全覆蓋的環保責任體系,形成部門協作、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綠色轉型扎實推進,低碳發展成效初顯。嚴把“入門關”,“十四五”期間將“碳排放”作為招商引資準入條件,重點引進低碳環保企業,其中江蘇鵬鷂與盤錦宏業合作的年產20萬噸二代生物柴油項目成功簽約,二氧化碳實現有效減排。嚴格管控“兩高”項目,建立動態臺賬,推動廣吉順烷烴生產項目通過省節能審查。引導華錦集團等企業加大節能改造投入,協助5個項目完成技改升級,依托SAP(思愛普)綠色發展暨雙碳創新中心謀劃碳匯項目,助力區域經濟綠色升級。
污染防治縱深推進,環境質量持續優化。藍天保衛戰持續向好,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整治工業廢氣等重點污染源,對1個省控站點及20個微觀站點實施精細化管控,2025年前三季度PM2.5濃度22.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優良天數比例89.5%,綜合指數全市第一。碧水保衛戰力度空前,嚴格落實河長制,完成8條街路雨污分流改造,新建管線15.69公里,4條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凈土保衛戰有序推進,督促10家企業開展土壤隱患排查,國控地下水點位穩定達標,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達標。
風險防控全面加強,生態安全得到保障。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成63家危廢產生單位、142家醫療機構申報登記,推動10家企業實施危廢信息化監管,30家企業完成排污許可變更。實施城區綠化補植,太平河生態治理項目入庫,遼河新城整治項目獲全國EOD試點。構建“執法+服務+技防”監管模式,運用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常態化排查危化企業隱患,筑牢生態安全防線。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雙臺子區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切實以生態環境保護新氣象護航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